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日前公布全球38國工時統計,台灣高於平均近400小時,年總工時為2103.6小時,居世界第4高。在勞資爭議愈演愈烈的當前,這份數字看來格外怵目驚心。
更不用說,很多人即便離開公司,仍習慣把工作帶回家做,或是在半夜、假日回覆工作郵件和訊息。過勞文化下,忙到沒時間生活,已經是台灣上班族的普遍寫照。
看看光譜另一端,社會福利著稱的北歐國家,如挪威1424小時、丹麥1457小時、瑞典1612小時,都足足比台灣少了至少500小時。
想必很多人覺得,北歐國家工時這麼短,一定生活很輕鬆吧。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幸福是我們的義務》指出,這種觀念恰恰完全搞錯,瑞典人不是工作不忙而生活輕鬆,而是忙著生活忙到沒時間工作。
該書作者是遠嫁瑞典的台灣媳婦,她在瑞典居住、生活、工作近10年,觀察到僅管瑞典人工時不長,但生活常常比亞洲人還要忙碌,每天上下班都是形色匆匆。多數瑞典人為了讓自己和家人生活充實有趣,經常忙得分身乏術、不亦樂乎。
下班時間一到,有孩子的同事會急忙趕去接小孩放學,用心經營家庭時間。單身的人也會認真規劃生活,上健身房運動、看書,或是培養其他興趣。
由於法律規定企業必須給予員工25天年假,許多瑞典人都會仔細籌劃每年的度假旅行。在行前深入研究目的地的文化風俗,回來後又詳細整理、分享旅遊心得。
她發現,瑞典人不是因為工作不忙才能享受生活,而是因為生活太忙才沒時間工作。
因為瑞典人認為,休息不只是需求,也是一種義務。因為休息充分,身心更健康,也才有更好的勞動品質。
有一次,作者從在瑞典搭乘長程巴士,在距離目的地只剩半小時路程時,司機卻突然下車,宣布休息20分鐘。原來為了乘客安全,客運公司規定司機行駛一定時數後,即必須停車休息。
反觀台灣遊覽車貨客運司機,一天工作十餘小時者比比皆是,且多半就是來自資方壓力。
台灣人願意接受長工時,這種文化常被解讀為勤奮耐勞,但無形中是以犧牲、怠惰生活中其他義務和權利為代價。勤奮工作的台灣人無暇經營自己在社會中的其他功能,一來導致個人心力交瘁,更壓迫到家庭甚至陪伴、教育孩子的重要時間。
瑞典人並不是懶得工作,而是生命中有太多重要的事,讓他們忙得沒時間工作。且為了保證有充分的生活時間,瑞典人上班時會更有效率,盡可能抓緊時間做完該做的工作。
由此來看,誰說台灣人比瑞典人「勤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