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顛覆農業刻板印象!他靠自學種出蔬果價值

致力精緻農業 栽出一顆1000元洋香瓜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16-07-20

瀏覽數 171,850+

顛覆農業刻板印象!他靠自學種出蔬果價值
 

如果你還認為,務農是沒出息、比較弱勢、沒有發展的行業,那麼,你可能很快會被這與時俱進的時代浪潮淘汰。現代的農業,不僅可以闖出屬於自我的品牌價值,也能在不斷研發、嘗試的過程中,增添人生經驗與歷練。

現年68歲的、經營黃河果園的陳水良,沒有讀過書、沒有什麼就業經驗,靠著自學、閱讀與聽演講,不斷累積閱歷與知識。現在的他,不僅種出一顆賣價達1000元的洋香瓜,而且訂單接到手軟,肥美又鮮甜的好滋味,是許多饕客愛不釋手的美味。

陳水良從5、6歲便跟著家中務農,從小跟著父母進出田野間,拔草、施肥、澆水、採收樣樣都來。兒時的他,看著雙親每天早出晚歸,為了農務煩惱操心,但家中經濟卻還是沒起色,他當時就心想:「有一天,我一定要改變農業窘況。」

退伍後,陳水良留在家中幫忙種田之餘,他很積極地報名參加各主管機關主辦的企業管理課程,當時有朋友笑他「乖乖種田就好,幹嘛去上有的沒的。」但他深信,「農業也可以用企業化的管理方法。」

17年前,陳水良發現,洋香瓜在日本是極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為什麼台灣的洋香瓜辦不到?」他開始請教專家、研究洋香瓜的種植文獻,分析最適宜洋香瓜成長培育的溫度、濕度與土壤等,開啟他的漫漫養成之路。

顛覆農業刻板印象!他靠自學種出蔬果價值_img_1

一開始栽種洋香瓜的前7年,不管他怎麼努力栽植,洋香瓜就是種不好、果實總是在成熟前就死掉,多年來的心血與努力付出,完全付諸流水,陳水良當然心痛,也曾思考是否該應該放棄。

直到2004年,敏督利颱風引起七二水災,大量雨勢灌入洋香瓜田,當季的收成卻意外成功,這時他才發現,洋香瓜採收前的灌溉滋潤非常重要,「所有的務農知識不能只靠文獻、專家,唯有『經驗』,才是成功的唯一方式。」在此之前,他得到的資訊都是說洋香瓜成熟前要禁水,原來前面7年的失敗就是敗在這一點上面。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陳水良直言,台灣更應該要走向精緻農業,因為「我們人口不多、市場也沒非常大,一旦蔬果大量種植,自然會貶低其市場價格,無法提升農業產能,唯有走向細緻化,才能增加價值。」

長期以來面對社會、輿論總是認為農業是弱勢的說法,陳水良在栽植洋香瓜有成後,他現在開始積極和學校合作,邀請學生到田裡體驗、學習耕作的魅力。他說,農業要從小開始認識,讓孩子了解「務農不是卑微的」、「務農也能創造經濟價值」,唯有如此,才能從下一代開始改變。

陳水良感嘆,因為現在有太多的年輕人不願從事農業,造成農家子弟有種「30歲不會做、40歲不願做、50歲很無奈」的狀況,當台灣社會能夠翻轉對農業的這個刻板印象,將是他最感到欣慰的事。

顛覆農業刻板印象!他靠自學種出蔬果價值_img_2

陳水良說,現在他的女兒也跟著他親自打理田園,女兒也做出興趣,看著一個個果實成長茁壯,更是開心。

去年,他接受《遠見雜誌》「百大農夫」採訪時曾說,「洋香瓜要好吃,溫度才是關鍵。」台灣南部早晚溫差不大,但他的果園所在的台中新社,日夜溫差可達到10度,白天植物吸收陽光,製造養分,晚上則回流葉片、果實,但如果晚上溫度太高,植物將繼續運作、無法休息,就會消耗養分,果實品質比較不好。

當別人一株洋香瓜留2、3顆果實時,陳水良的洋香瓜株只會留1顆,因為他要達成「28:1」的最完美的葉果比。甚至為克服連續多年種植會出現品質產量下降的連作障礙,陳水良的洋香瓜一年只種一期,果園更盡量自然栽種,不使用落葉劑、除草劑,遵守安全用藥的規範。

成功種出讓人願意花一千元買一顆的洋香瓜,但陳水良不以此為滿,他接下來的目標是持續走訪各大校園、推廣他的農業理念,顛覆更多人對農業的刻板想法。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