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推薦好書:《活用一輩子的全能筆記術》/作者:奧野宣之/譯者:張秋明/2016年7月1日/大田出版
書籍介紹:
不只整理筆記,也整理工作目標;不只整理工作目標,更整理未來人生!
當每個人都在滑手機,但你不知道其實很多情報與資訊一滑就滑走了,你以為數位得到更多的情報,實際上失去更多資訊。本書最簡潔的概念:不需要拘泥任何形式與分類,全部記在一本筆記本就好。
按照這個「懶人式」的方法,記筆記變得外意輕鬆而有成就感!整理筆記也整理人生,這種習慣越早養成越棒!
書摘:自我採訪的「蔥肉串備忘法」
基本上寫筆記的方法沒有固定形式。有時想到什麼就直接訴諸文字,有時則是會用條列式地寫下那一天的個人行動等。
不過若是參加會議、聽課聽演講、參加研修和參觀機構等類似「採訪」的情況時,就會採取固定的形式記錄。
我將這種方式取名為「蔥肉串備忘法」。做法如下:
① 自己以外的人發言或是觀察到的事情等「外來的資訊」加上「○」的符號條列出來。
② 相對的感想和個人的心聲則是加上「☆」的符號寫下來。
③ 重複①②。
雞肉串燒烤店有賣「蔥肉串」,就是將雞肉和大蔥交錯串在一起。因為和「○」「☆」交互出現的情形一樣,所以我稱之為「蔥肉串備忘法」。
每一個條列式的紀錄都是用簡單的短句寫成。例如像這樣:
這是我實際去聽某行銷專家的講課時所寫的「蔥肉串備忘」。
「○」是周遭所看到的事實、講師的發言,也就是「客觀」。
相對地「☆」是我腦海中浮現的聲音,也就是「主觀」。
歸納授課內容時可以「○」為主,寫下感想和疑問,提出個人的意見時則只須就「☆」進行整理。
擔任報社記者時,我會以這種「蔥肉串備忘法」採訪座談會等,「○」寫報導、「☆」是對出席者的提問、專欄的話題、採訪主題。
參加讀書會時,每個人都會寫上本範例所說的「客觀」,也就是「○」的部分。然而大多數的人卻不記錄相當於「☆」的主觀。這是非常可惜的。
「主觀」和「客觀」必須成對,相互發揮「背景」的功能,才能讓每一項資訊顯得更為立體。
(圖片提供:大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