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國立海洋大學/海洋觀光管理學系二年級/簡維廷
UrSchool採訪編輯: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 / 黃培陞
UrSchool核稿編輯:黃倚靈
圖片提供:簡維廷
關於我
畢業於智光商工美工科。從小美工設計與畫畫就是我的興趣,但高三升大學時卻有些迷惘。原因是它不像其他科(如室內設計)專精,學習多元包括:素描、油畫、水彩等基本繪圖,接觸得到室內、廣告、服裝、商品等各式設計。內容看似五花八門,直到畢業前我還是不確定要往哪發展。
直到死後,藝術家才成名
當時老師、學長姐分享,灌輸我們一種「台灣念設計很吃虧、生活不穩定」的思維,又加上美工科什麼都學很迷惘,就決定換條路走。考慮到家境想說至少讀國立大學,減輕家裡負擔;申請期間參加了四技二專推薦甄試,可惜沒錄取台東專科建築科,最後則透過高屏區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錄取高海科造船系進修部,一進去我就下定決心要轉走,這裡對我而言只是一處轉運站:科系本身並不很喜歡,只是為了國立才進去的。我告訴自己得先考上大學,一來先體會不一樣的人事物、二來才有充裕時間準備轉學考。
高海科夜間部之好與不好
剛進大學前,總會有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可以和幾個好友夜唱、翹課自拍打卡、一起瘋社團;夜間部卻徹底推翻我所有想像,彷彿高中一樣同個班級從1830上到2200,沒有什麼系外選修自由。難以理解的一點,學校特別強調兩套制度上不同,很多方面夜間部都有所限制;你一定想像不到,我們不能參加學校社團、修日間部的課要等到高年級才被允許,甚至連校慶某些活動完全不能參加;但相對的,海科大特色在於,多數教授背景皆來自台船公司,致力於將海上實務與理論結合,有非常多海上實習的機會,而我自己也在大一下進入工廠焊接。
第一次轉學的心路歷程
第一次轉學,一口氣報名了九間學校,光是作品集+各所報名費,總共花了一萬多;誠如考進去許下的誓言,只給了自己一年的時間,知道付出這麼多後,卻還是只能繼續待下去,其實是非常挫折的。調適了心態好一陣子,後來發現升大三轉學考,能同時報考平轉和降轉,換句話說機會相對之前大了不少!於是我想這次沒有退路必須放手一搏,替自己設下停損點:如果沒上,當兵過後再重新出發!大二時每天天亮了就爬起來修作品、晚上只上學分最低下限的必修課,主要將時間用來請教其他有經驗的朋友,以及累積作品。
第二次轉學,鎖定藝術相關科系為大宗,挑選只需備審不用筆試的科系,畢竟學設計做備審相對有利。正因以前高職讀美工科,我一一問了始終保持聯絡,各所大學就讀視覺傳達、平面設計、商品設計相關科系的高職同學:作品還有哪些不足?系上教授偏好哪種風格?時常也問他們大學科系所學,畢竟自己大一二所學相差甚遠;同時請同學幫忙轉交,自己的作品集給系上教授,希望能獲得更具體的建議;再不然,直接加入想轉入大學的社團、私訊相關學長姐臉書,誠懇地請他們提供一些資訊,通常也會得到些熱心的回應。
準備作品集之餘,別忘了還有自傳、讀書計畫。這時,我則是找以前讀高中的同學,幫我看哪邊可以再補強;系上則是有位非常疼我的國文老師,每次下課很晚了仍會留下時間,時幽默時嚴厲指導我如何撰寫,更翻箱倒櫃將他指導過的作品範例提供我參考。基本上,所有的轉學考資訊(延伸閱讀:金迪轉學考),自己得先一一做功課,如此一來它要求什麼,往往能事前對症下藥搜集各種資訊;當然,也非常有可能準備齊全後,發現想轉的科系當年度一個缺也沒開,所以說即使你只非轉什麼系不可,也不能把雞蛋全放同一個籃子裡!
第二次波折:海大運輸至海大觀光
如有沒有把握住機會,我就什麼都不剩了。當初錄取海大運輸時,想說至少還有管理相關課程,應該不會像工程難念。一學期過後,除了適應系上生活外,對我而言太多的必修課與數學應用,都不是非常拿手,便有了轉去第一屆剛成立的觀光系的念頭;配合上海大本身的師培中心,終於可以走一條自己覺得還不錯的路:成為觀光科的老師。申請教程當中,剛好有次有機會回母校,當美工科小班導一週,適逢學弟妹統測申請,與他們的互動之間,我發現自己喜歡教書的氛圍,也相當適應舞台上的教學相長,總覺得和他們聊未來出路之中,似乎看見那個曾經迷惘卻又努力不懈的自己。
關於海大適應與社團參與
海大資源除了師培中心外,時不時有王品集團、台船、郵輪相關產業講師,幫我們更了解業界實務狀況。系上的話,很多科系到了大三,都有所謂海上實習的部分,常見如遊艇俱樂部、救生員、獨木舟等專業知識教導,系上則安排我們去八斗子漁港,親身體驗海洋遊憩產業、遊艇經營;最特別的一點,海大有五年一貫修課制度,提倡大四生若符合一定資格,即可先修碩士班的課,之後再參加甄選,五年內通常就能獲得碩士學位。
回歸自己轉學生的經驗,當初因為沒有個平台協助轉學生,很多時候必須一個人孤軍奮戰。運輸系三下時,我和幾位轉學的夥伴,共同創辦了海大轉聯會。籌備期間,將創立理念與自己設計長才結合,並將說明會海報拿去各科系張貼;也配合學校負責轉學事務的輔導組,以轉聯會的名義辦了場說明會,介紹海大資源、畢業門檻等實用資訊給轉學生們。待過一屆的轉聯會會長,最大的收穫來自,每次的活動處處可見同學積極地認識別人,看見他們的需求能夠被共同討論甚至解決,深深感到自己的付出值得了!
為什麼繞了一圈還是堅持走藝術
回歸自己個性,從小喜歡看美的事物熱愛繪畫,總覺得創作時候會特別放鬆,看見好的作品心情也跟著緩和不少。相較於藝術,我更喜歡天馬行空的設計,享受那種靈光乍現不斷撞擊的素材拼貼;你可能會好奇我是怎麼在大學這四年內,就讀差異性極大的科系卻始終保持著對藝術的熱愛,我會回答你惟有透過設計(大學每堂課的投影片排版、大大小小的大學繪畫比賽、協助轉學考同學製作作品集)才能看見那個忍不住替自己的成果感到驕傲的模樣!
即使大學看似繞了一大圈,我才終於領悟到自己當初敗給的不是別人,而是敗給了自己對於拿手事物的堅持,與沒有自信未來可以將藝術當飯吃。如今,又因為觀光系新制的關係,適應上並不如預期;但我知道,並非白走了這條路,至少嘗試師培的時光,確信自己是熱愛教書這塊的,而我想再努力最後一次,把興趣(設計)和未來(老師)做結合!。
給曾經迷惘害怕選擇白費的你們
雖然以正常年紀來說,照理我是今年的畢業生,但也許是之前的代課經驗,看見了某些藝術的堅持,再加上目前也一心求穩定生活。諸多考慮下,下定決心再次轉學至東華大學,回到設計與藝術領域。以藝創系結合師培體系,修習師培中心下美工科培訓課程,期許自己未來能成為美工科老師。
回想起18歲的我,沒有想清楚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自己能有什麼選擇?該怎麼選擇?而自己對於成功的定義,也僅僅建立於「國立」大學的名聲;越到後來越發覺,這樣子的成功其實相當扭曲一點也不踏實,真正的成功是去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去年五月回高職帶的學弟妹裡,其中有些人升上大一也想轉換跑道,我總會拿自己的經驗勉勵他們:不要因為年紀到了就勉強自己畢業、不要隨便投入職場選擇一條你不愛的路、不要跟隨別人腳步卻又事後怪罪別人。轉學考需要下非常大的決心與毅力,也非常仰賴身旁朋友支持,嘗試之前再問一次自己是否真心喜歡這條路,如果只是追求國立,就會像我一樣原地打轉。其實設計一直提醒我,人生不能一昧靠模仿,得走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路;人生如果可以好好地做一件事,不也就沒有太多遺憾了?
專欄簡介:
UrSchool是一群由熱血大學生組成的義工組織,我們希望能搭起高中生與大學生們的橋梁,讓高中生真正了解各學系、領域的特色、發展與出路,以及適合何種特質能力的人,以免只憑字面上的解讀與憑空想像,甚至僅按照分數選填,而進入與自己志趣、能力不符的學系。適才適所必能有為,讓我們一起串接不同領域的人才吧!
>>更多教育分享資訊可至UrSchool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