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若唐朝盛世,,今日台灣竟展現著萬邦齊匯的風華。
堂皇的國家大門中正機場,每天吞吐數十萬人往返世界各方;家戶可見的電視螢幕,綜藝節目裡含笑迎人的歌手明星,分別來自香港、日本、新加坡,還有美國洛杉磯;主導政策大計的政經舞台,今日是我國元首會見某國代表,明日又是台灣特使飛向地球彼端和世界領袖共聚一堂,把手話經貿。
交錯鄉土與國際
新時代需要新的合縱連橫。長久以來,台灣島上一直擁有雙面性格,一面向國際張望,一面向本土尋根,而今時代走向統合,台灣正在融合。如果要形容台灣當前的時代風尚為何,即是將世界的彩泥和台灣的鄉土捏塑在一起,成為「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多彩性格。
「國際化和本土化交錯而行,是台灣目前呈現的一個很特殊景象。」經常攜同研究者踏訪全島的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高承恕一語道破。
社會文化面,俯拾皆例。跨國性的世界級大飯店頻頻進駐南北各都市,而中南部凸顯傳統人際關係的「辦桌」場面依然有增無減。近一年來風靡青少年及阿公阿媽的L.A. Boyz現象」更堪玩味,三個邊跳邊唱饒舌歌的男孩成為青春偶像,他們國語不太靈光,憨厚又活潑的笑臉上,卻溜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台語。
經濟面,也常見交疊。外國品牌紛紛加強本土親和力的訴求,本國企業的經營都力求國際化。「各行業將會沒有外商公司和本土公司之分,只有好公司和壞公司之別。」橫跨廣告、公關、視覺管理諸多領域的奧美集團董事長宋秩銘直指趨勢。
政治面,亦互見循環。西方的民主思潮激盪台灣多年,但每逢選舉,「地方派系的影響力並沒有式微,反而增強。」高承恕指出:「而另一方面,我們又時時需要面對國際政治的影響。」九四年元旦,行政院長連戰就選擇到東南亞外交「度假」,為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爭取結盟。
潮流在台灣交錯。早先源自於經濟生存壓力,而不得不邁步的國際化,如今已由生存需求進化為生活的一部分;源自於政治思辯統獨爭議的本土化,如今發展空間和意涵也漸落實為大眾文化。兩者交融之後,面貌更顯豐富。
創造時代流域
「這是一種很生活、很自然、很可喜的現象。」資深廣告人王念慈經常在其參與的社會活動裡,看到社會成長中的一代--青少年幾乎沒有不會講台語的,也能快速地接受各方資訊,「本土花和國際化在我們那代是神聖的任務,在他們則是身體力行。」四十出頭的她比較。
有人說台灣成熟了,也有人說台灣有自信了,所以能兼容本土與國際潮流。潮流激盪出新時代,沖刷出新流域,眼界新、廣者即趁此開拓整合,縱橫其上。
欲探照出新的時尚人物,不妨溯看國際與本土兩大海潮所沖刷出的新流域:
權威瓦解、幽默當道。
解嚴多年,社會氣候愈走愈多元,生活風貌也愈來愈幽默。以虛虛實實嘲諷政治、社會諸多荒謬的「給我報報」大受矚目,市面上「腦筋急轉彎」式的書籍、言談正在流行,「酸甜苦辣留言板」中自嘲嘲人的小品更歷久不衰,作者不限於少數寫手,各階層男女老少多能來上一段或酸或辣的針砭。這一代人正在學習用更有創意的思考模式來看待事情,若有不識幽默者,如宜蘭縣的張軍堂錯把犀牛皮往臉上貼,自然會被淘汰於浪頭之外。
就連汽車也懂人性,現在賣得極好的是圓滾滾的March「進行曲」系列,大不同於以往強調快速與舒適的訴求,廣告中這車子具有愛跳舞、愛唱歌,還喜歡遛狗的個性。
華人世界大整合。
國際版圖上,漸漸浮現一塊極大的、屬於華人分布的新生地。亞太經合會議(APEC)已顯現亞洲地區對世界的重要性;而台灣海峽兩岸的情勢演變,台、港、大陸三地的資源大整合,正在凝塑亞洲內部這塊新生地的厚度與強度。
大中華格局
在台灣,若問周遭的朋友「上個星期你在哪裡?」常發現他在北京,而她在上海,就如同上個月他在東京,而她在巴黎那樣毋須令人訝異。奧美董事長宋秩銘去年底剛完成公司架構重整,把原有在兩岸三邊的組織形成「大中華區」集團(Great-China),他相信未來兩三年內許多客戶都會如此架構。「誰最能夠開發大陸市場?當然是台灣去的人,」嫻熟國際事務的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負責人黃日燦也表示,「甚至美、日的企業也要找台灣,跨國合作愈來愈多。」
企業如此擴大格局,流行文化亦然。西方專業雜誌大規模報導亞洲音樂,藝術創作者不斷尋求東方素材,「西人東來,全世界都在看中國。」執台灣流行樂壇牛耳的滾石唱片集團負責大陸掄才任務的張培仁這般形容。
民間自主性和社會力持續增強。
觀諸日常軌道,不論個人(如學生、勞工、消費者),或是團體(如婦女、環保、公益)的自主意識和影響力量都在擴散中。「社會是眾多小市民組成的,社會力也就是人民的聲音,」自組大好傳播、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的王念慈發現,「許多小市民的價值觀還是滿清楚的,這社會才不會亂成一團。」
律師黃日燦也指出,一般民眾已漸感受到泛政治化的苦果(如民生法案總是在國會「塞車),民間功能性團體可能源源新興,結合起來將成朝、野、媒體之外的第四力量。
新的一年,還有新的刺激因子。一是媒體在變,廣播頻道和有線電視開禁,民間媒體將在台灣各地林立,「重視本土」會由呼聲變成趨勢。二是大選將屆,總統直選和省市長開放民選,「會激發出全島性的注意和全國性的論證」,已組織「乾淨選舉救台灣」活動經年的黃日燦點出,當每個人覺得「我也有一票」時,那意義就很不同。」
盼成全球焦點
新流域顯現新勢力。趨勢如潮,人亦如勢,要能合縱連橫,拉大格局,方能活躍於時代風尚中。
力求突破,邁向國際的風雲際會裡,經貿戰場和影視領域皆有人身先士卒。
執掌我國經貿鴻圖的經建會主委蕭萬長,針對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亞太經合會等多國組織一路衝關,又在國內擘晝亞太營運中心,欲借風使力建構台灣成國際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要角。
擁有兩岸雄厚媒體資源的國際年代公司總經理邱復生,集結台、港、大陸的電影文化動能,頻頻串連匯流,締造國際聲勢,使中國人的創作藝術全球矚目。
為權威崩解的多元社會雕塑民主風格,立委陳水扁和作家馮光遠有著殊途同歸的指標性意義。
前者在各方火熱角力的政壇中,堅持專業特質,以勤勉投入、借鏡歐美及完善的幕僚組織作業,呈現鮮明清亮的問政作風。近來陳水扁體察政治重心將移往行政系統的大勢所趨,更將競逐民選市長。
後者在世界都會紐約浸淫多年,為報社工作之餘,仍關注台灣動態,一手開創嘲諷新文體「給我報報」期刊,另一手則編寫同性戀題材劇本「喜宴」,打破「定於一尊」的社會權威。回台定居已一年,馮光遠還計畫將嘲諷文學立體化,搬上螢幕。
民眾在社會力的展現中覓得集體情緒。由點及面,代言大眾文化的流行歌曲,國家運動的要角職業棒球,近年在質與量上皆大幅提升,提供群眾情緒投射和共同記憶。歌手兼詞曲創作人李宗盛,在流行樂壇引領風騷;職棒聯盟球評兼企宣負責人梁功斌,則是再造棒球風潮的鼓動人。
新性格活力四射
外求認同,內求清心自省,每個人亦和社會一樣,期盼由混濁到清澈。有心人以清修來洗滌心靈塵垢,淡出影藝圈的胡因夢正在身體力行,持續譯著、演講來分享歐美方興未艾的「新時代活動」(New Age Movement)精華。廣告人看準了社會口味,如同現今最暢銷的飲料烏龍茶,大家愈喝愈淡,渴求甘醇一樣,為開喜烏龍茶創造「新新人類」旋風的麥達廣告總經理葉兩傳,以不同族群的丰采,描繪人類嚮往的清新景象。
時代風尚在這些人物手中,也許風生水起,也許細水長流。在新流域縈繞的豐饒天地裡,他們或非唯一突出者,都是發揮相當引領力道的代表人物,正共同構築台灣活力四射、多元成熟的圓融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