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敘利亞3歲男童亞藍(Aylan)伏屍海灘的照片在國際上廣傳,不僅讓世人見識難民辛酸與無助,更改變了世人對於難民之態度與反思。
30萬從中亞、非洲逃往歐洲的難民會利用各種不同的非法方式過境國境,包含偷渡、載運,甚至徒步翻山越嶺,只為了尋求更好的庇護。畢竟,就算這樣是非法入境,也比他們在原本國家生活要好更多。
不過,這些大量的難民已成為歐盟各國內政治和社會問題,尤其是不免會遭到其它歐洲人種族歧視,認為他們分享社會資源、搶奪工作機會,甚至是治安不佳與犯罪根源。這對一些奉公守法的平凡移民,無疑是最嚴重的污辱。
Casa di Love愛之屋計畫 幫助難民開啟新生活
為了幫助這些落難、苦無庇護的異鄉百姓,新興民族文教基金會與謝許英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發起「Casa di Love(愛之屋)」捐助計劃,預計於義大利最南端小島蘭佩杜薩(Lampedusa)建立一座跨歐非海域的難民婦幼關懷中繼站,讓他們有個溫暖庇蔭,在教育、物資、文化的幫助上,開起嶄新生活。
一直以來,台灣都沒有實際幫助歐洲難民的實質行動,此次Casa di Love計劃,是真正第一個著手建設的作為,期待不要再有可悲的孩子沒有機會長大,不再有亡魂命喪地中海。他們可以開心、快樂的迎接另一段人生。
這也是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第一個在國際上提升台灣能見度的救援行動,愛心無國界,溫暖也不該有界限,她表示,面對現實的殘酷,我們不該束手無策,國際救援絕對刻不容緩。
蔡英文:面對難民問題 台灣不該置身事外
「台灣必須走向世界,世界也必須走向台灣,長久以來,台灣在國際人道的協助和參與必非沒有成績,協助友邦在醫療、農業、教育等政策都有很好發展,為痛苦的人付出心血,幫助脫離困境。」
蔡英文強調,也正是如此,我們應該思考更深、做更多事情,不該忘記當我們享有和平的同時,卻有人因為戰爭冒險遷徙。根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約有6000萬位難民,面對這個問題,台灣不該置身事外,雖然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但貢獻世界的心,不亞於任何會員國。
「台灣人民希望對世界有所貢獻,作為總統,我保證政府不會辜負人民期待,祝福此中繼站能早日完工,營運順利!」
事實上,30萬從中亞、非洲逃往歐洲的難民,主因是為了遠離充滿戰亂與紛爭的家鄉,前往歐洲尋求更好的庇蔭,但卻被人蛇集團與人口販子肆意蹧蹋與矇蔽,難民的悲情與苦悶,正揭露許多內戰國家百姓的無奈。
難民中繼站 提供教育、照顧等婦幼幫助
有鑑於此,Casa di Love計劃主持人顧卓雄靠著大半年的奔波與努力,以及受到蘭佩杜薩女市長Giusy Nicolini善心感召,已經先在托斯卡尼(Toscana)一所幼兒學校試辦「微笑與甜蜜民族融合模式計劃」,輔導當地母親、孩子與未來志工的訓練,當難民婦幼關懷中繼站建成後,即將技術直接轉移。
顧卓雄說,歐洲難民不是單獨歐洲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災難,他們為了希望而離開,但卻不得其門而入,面臨的苦境令人難以想像,台灣雖然國土小,但愛心很大,只要能幫助他們找到庇蔭,就是最感動的事。
新興民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表示,難民問題的解決是十分困難的,但台灣絕對是用最包容、無私的心來投入難民救援活動,也希望這個行動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號召更多台灣人來幫助在世界各個角落落難的百姓。
蘭佩杜薩市議長Rosangela Mannino表示,難民悲劇讓她有很大的無力感,但Casa di Love計畫推己及人的精神,也彰顯兩個國家互助之價值。
她說,「當初很多市民不知道台灣在哪,而現在很多人都認識台灣。愛讓我們不遙遠,也讓彼此更親近,很高興在對抗貧窮的過程中,我們並沒有被遺忘,希望這個島能恢復美麗和平的面貌,Casa di Love成為人類團結互助的標記。」
蘭佩杜薩只有綠島大 卻有高達6萬5000名難民
蘭佩杜薩是義大利南端的島嶼,也是義大利國土的最南點,它距離西西里島(Sicilia)205公里、島國馬爾他(Malta)176公里,比鄰非洲大陸,是許多難民在冒險渡海時都會經過的小島,當地市長曾很感嘆的說,「我從沒想過,當個市長要負責打撈這麼多屍體。」
蘭佩杜薩的面積只有20平方公里,與綠島16平方公里的大小差距不大,但小小的島上除了居住約6000民居民外,卻還有高達3萬至6萬5000餘難民依附於此,在人道的考量下,義大利政府不會主動驅趕難民,但隨著人口暴增,問題也不斷接踵而至。
此次的計劃,是建立一座橫跨歐、亞、非海域的綠建築,提供等待入籍歐洲時的漫漫長路,這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空間、幫助孩子免於飢餓、暴力、威脅的環境,再透過各種基本語言教育、歷史教育,填滿孩童可能空白的學習環境。
當然,這種平等的對待也能讓所有族群都一視同仁,沒有人該被貼上標籤,難民也不該因此被歧視,創造一個和平、互信、共榮的社會。
紅色指標即是蘭佩杜薩地理位置
(部份圖片來源:time、the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