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個簡單的工作,教養一個孩子長大成人,更是件需要耗費苦心的責任,毫無疑問的,「父母」絕對是世界上最偉大又辛苦的使命。
從身為兒女到真正生兒育女,不少人都是經歷這樣的過程才有所體悟,家長都希望孩子能生得健康、平安,更希望他們聰明、乖巧、體貼、孝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殷企盼,是每個做父母的最大心願。
《TECH Insider》綜合專家的建議與研究做了一篇報導,指出現代家庭教育最常出現的9大問題──溺愛、偏激、情緒化、揠苗助長等,可能都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心理障礙,影響成長後的狀況。
以下的教養壞習慣,請千萬不要對孩子這麼做:
1、溺愛寵壞,不鼓勵孩子獨立
把孩子當寶來寵,予取予求、要什麼給什麼,只是深化他們對於「伸手」的依賴,他們不懂得吃苦、無法面對大風大浪,就像溫室花朵般,一遭遇陽光風雨便頹敗。
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控制孩子,他會失去自力更生能力,缺乏自信、失去認同感;鼓勵孩子獨立不僅可以提升人際關係,同儕間的相處也更能化解危機與衝突。
2、隨隨便便責罵孩子
身為孩子,自然一定會哭,但許多家長常常因為不耐孩子長久哭鬧,進而失去耐心大吼大叫,孩子看到父母崩潰,只會愈發激動。研究發現,大叫、咒罵、狂怒,都會在孩童心中形成無法抹滅的恐懼。
雖然這就像個雙面刃,太過嚴厲有壞處,和藹可親又失去效果,在程度的拿捏上,家長有很多細節必須注意。畢竟孩子不懂事,多加體諒能讓關係更完善。
3、你是個直升機父母
所謂的直升機父母,意指過份照顧、擔憂、關心孩子的爸媽,他們就像個直升機,孩子走到哪就飛到哪,偵查孩子的行蹤、避免危險,以便隨時當個空降部隊解圍。
但如此「追求完美」的做法只是讓孩子更憂鬱、焦慮,小孩未來也會對人生感到不滿,這類充滿控制欲的家長往往不能聽進他人建議,直到發現錯誤已來不及挽回。
4、沒有規定孩子的睡眠時間
睡眠很重要,對孩子更是大腦與身體發育之關鍵時機,英國研究發現,睡眠不規律、熬夜等,都與負面行為有非常直接的關連,如躁進、情緒化、行為偏差等,過度勞累也會影響孩子在學校之學習能力。
專家建議,無論孩子再怎麼不願意,家長都應該規定孩子應有的睡眠時間,而這時間能隨著成長而放寬,切記,年紀愈小愈要多補充睡眠。
5、讓他們從小就看電視
研究指出,3歲以前,最好不要讓孩子養成看電視的習慣,這會影響到學習能力,並導致分心、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可能沉迷於電視節目。
3歲以後,也要慎選孩子的節目,盡量以教育性的節目為主,這能幫助增加孩童學習辭彙的能力,腥羶色的內容一定要避免。
6、你是個獨裁家長
教養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有開明、放縱、寬容與獨裁等形式,獨裁的家長通常會建立一套很嚴謹的規範,不能玩電腦、不能看電視、回到家要馬上把功課做完等,如果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勢必就會受到處罰。
這種不知溝通、不會變通的父母,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害怕的存在,這類孩子容易有自我封閉、拘謹的現象。
7、小孩在旁邊時,還狂玩手機
我們都受不了智慧型手機帶來的魅力,它能聊天、拍照、玩遊戲,生活中各大小事都可以用手機解決,但若你在孩子旁邊時還是個低頭族,此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發展,他們也會想搶著玩手機。
此外,醫生表示,有許多就診案例,都是因為家長在玩手機的疏忽,導致孩子不小心跌倒、碰撞而受傷,如果爸媽們能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小孩身上,能避免許多意外的發生。
8、你對孩子冷漠、甚至不親近
研究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溫暖與關懷程度,會一定程度影響他們情緒與發展問題,家長不該過度寵孩子,但也不能就此對他們冷漠,適度拿捏非常重要。
9、你是個會打小孩的父母
體罰,已經被愈來愈多專家證明為沒有正面能量的教養方式,當孩子被打得愈多,他在校園霸凌他人的可能性就愈高,心理健康與認知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如果要處罰孩子,可以用約束的方式,或罰站、靜坐等讓孩子深切反省,慢慢導正孩童的錯誤才是最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