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千萬日本職業婦女的心聲!托育之路步步艱辛

女性抗議旋風起 安倍政府招架急

新加坡聯合早報
user

新加坡聯合早報

2016-05-05

瀏覽數 62,800+

千萬日本職業婦女的心聲!托育之路步步艱辛
 

(圖說:日本有人在網上發表匿名信抗議托兒所不足後引起社會共鳴,圖為上個月在東京市中心舉行的一個示威活動,許多媽媽帶著孩子前往支持。圖片來源:路透社)

文:《聯合早報》東京特派員 符祝慧

2月15日,日本網路上出現了一封標題為〈托兒所抽籤落選,去死吧日本!〉的匿名信,在日本社會引發了不小的震撼。

這封匿名信的作者表明自己是一名准備重返職場的女性,由於要把孩子送往托兒所卻屢次抽籤不中,因此把滿肚怒火訴諸網路發洩。她寫道:「什麼是一億人口的活躍社會?請問我處在這樣的狀況還能活躍得起來嗎?要生小孩,又得外出工作才能交稅金給政府。請問,我哪裡對不起日本了?日本為何如此對我?」

匿名信中還痛斥政府將大量金錢浪費在「無謂的活動」上,例如撥款擴建各種奧運設施,卻在建設托兒所方面顯得慢吞吞。「政府若不馬上增設托兒所,休想日本女性會繼續響應生育政策。就那麼區區每月數千日元的育兒津貼,又不增加托兒所的數量,只有傻瓜才肯去生小孩。日本,你好自為之吧!」

這封匿名信的內容,引起日本社會廣泛共鳴,網民在各種社交網路上熱烈回應和轉送,臉書(Facebook)點讚數一天就突破1萬6000多個。

這麼一封匿名信,反映了日本社會存在已久、也是當局忽略已久的「托兒」課題。日本生育率持續下滑,托兒所短缺的問題日益惡化,讓許許多多的年輕家庭和有意重返職場的女性感到極大困擾。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月,日本有2萬1371名學前孩童排隊等待進入托兒所。一些媒體報導指出,這其實是個極為保守的數據,民間團體發表的調查結果是5萬5973名。

這封匿名信出現一個星期後,日本反對黨在國會藉題發揮,數落安倍政府施政不力。民主黨安排了一名「育嬰媽媽」議員山尾志櫻在國會中一字不漏地念出那封匿名信的內容,然後告訴首相安倍:「我必須先帶孩子去托兒所,然後才匆匆忙忙趕來國會,我最能了解日本職業婦女的辛勞了。」

執政黨自民黨的一些男議員卻對這名女議員喝倒彩,安倍在答復時也不當一回事地說:「這不過是一封匿名信,內容是否屬實也不知道。我認為國會沒有必要花時間討論這件事。」

隔天,數以萬計的婦女走上街頭,湧到國會大廈前示威,對首相的回應表示不滿。很多人手持寫著「匿名者是我」的牌子,意指這並非只是一封匿名信,而是千萬日本婦女的心聲。

千萬日本職業婦女的心聲!托育之路步步艱辛_img_1

(圖說:示威隊伍中,無法進入托兒所的寶寶也抗議:「落選的是我!」/受訪者提供)

東京各區的婦女團體,甚至發動媽媽們背著幼兒直奔政府部門喊冤,抗議聲一天比一天高漲。

日本衛生部接獲上萬封署名的抗議信,都是要當局盡快推出和落實增設托兒的計劃。日本衛生部長最後不得不出面,親手接過一群懷抱嬰孩的媽媽遞交的署名抗議信,而捕捉了這個場面的照片相繼出現在日本各類女性刊物的封面。

女性抗議旋風起 安倍政府招架急

這一股發自女性群體的抗議旋風,讓安倍政府難以招架。

多家女性周刊同聲質問:安倍政府上台三年,光喊職業女性應爭取出人頭地,可是女性的薪水不但沒漲,連孩子也無處託付。

反對黨也已經放話,準備讓這個問題成為年中參院選戰的焦點。執政的自民黨心焦如焚,匆忙之中設立了「解決托兒所課題調查團」。執政聯盟的公明黨也召開會議,建議制定一項關於育嬰輔助的方案。

首相安倍也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除了委任首相府高官、其親信萩生田光一全權負責解決托兒所不足的問題,也放話安撫民憤,承諾在下一輪追加預算5萬億日元時,把擴充托兒所的預算納入其中。

日本社會輿論也不斷發出提醒,認為這個問題不能一拖再拖。據日本媒體報導,托兒所不足的問題,長久以來一直為當局所忽視。30年來,日本職場女僱員已經增加,但托兒所的數量和相關措施卻沒有跟進,這方面的建設完全處於停滯狀態。

1987年,日本政府以生育率下降為由,而不願意擴充托兒所。在經濟停滯和金融風暴時期,日本許多婦女由於家境問題而必須出外工作,托兒問題因此變得更加突出。等待進入托兒所的兒童人數激增時期是在2008年發生金融風暴後,在那個時候,更多家庭主婦為了補貼家用而不得不外出求職。以首都東京為例,曾經調高東京城區政府托兒所的收生名額,但這個做法顯然是杯水車薪。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據統計,目前東京規模大小不一的托兒所約有2020家,照顧的學前兒童有20萬2008人,自2012年開始,每年平均增加萬個名額。一些小家庭多的地區,例如世田區的競爭更激烈,每年都會有一半人申請不到托兒所名額,目前在等待名單上的孩子有至少1000人。

日本女作家普光院亞紀成立了「思考托兒問題媽媽之會」,為媽媽們爭取改善托兒所措施。普光院亞紀對記者說:「女強人聽起來很好聽,但做起來不容易。照顧孩子的擔子總是落在女性身上,職業婦女里外都要兼顧,真是忙不過來。大多日本家庭都請不起幫傭,要不是擔任高職也無法在加班時僱用私人保姆。跟許多先進國相比,日本是一個育嬰條件落後的國家。日本女性一般在婚後都無法在職場保持活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家普遍認為要為工作付出的成本太大,不值得。」

托兒所難進,但即便是孩子進入了托兒所,職場媽媽的壓力仍然不小。

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的年輕媽媽小林良有個剛滿兩歲的孩子,她上班時孩子就交給托兒所照顧。她告訴記者:「遇到孩子生病時,還是要丟下工作把孩子帶回家自己照顧。每當有這類突發情況發生必須緊急請假時,總感覺對不起同事。有孩子的女同事或許還會給我同情的眼神,但對我翻白眼的男同事可不少。」

托兒所及保姆不足 婦女被迫辭職或不生二胎

托兒所短缺是安倍政府鼓勵女性活躍於職場以及鼓勵生育的大剋星,因為申請不到托兒所名額的婦女最終總是被迫離職,許多人也因此決定不再生第二個孩子。

根據日本女性雜誌《女性自身》周刊報導,在小家庭居多的崎玉縣所澤市,由於托兒所供不應求,市政府竟推出一項為難人的政策。它規定產婦在生產第二胎的產休期間,兩個孩子必須一起帶,較大的孩子沒有進入托兒所的資格。

該市市長振振有詞地說:「孩子兩歲前和母親以及兄姐在一起,更能增進家庭凝聚力。」

一名30來歲的婦女告訴該周刊:「就因為這個政策,孕婦進退兩難,有人因此辭去工作,更有人把第二胎打掉……」

日本綜合研究所調查部研究員池本美香說:「日本在托兒課題上面對的最大問題,不是托兒所不夠,而是無法確保有足夠的保育工作者。和老人院一樣,日本的托兒所也同樣缺人手。」

當局估計,明年必須增加6萬9000個保姆才足以應付需求。

池本美香指出:「無法吸引人們加入保育的工作行列,其中最大原因之一是這個行業吃力不討好,平均月薪又不高。保育員必須具有與護理士同等的專業資格,但薪水卻比幼兒園和小學老師都低。」

她說:「由於人力短缺,鼓勵日本婦女出外就職是安倍政府的政策。他提倡家庭事業兼顧,但這在現實生活中是紙上談兵,鼓勵日本婦女走入職場,即必須把托兒的任務轉交給托兒所。可是安倍政府要女性就職,卻忽略了需要同樣的人力去照顧孩子。如今許多日本托兒所都因為全職媽媽增加而延長了照顧孩子的時間,早上7時開門,到晚上8時關門,孩子在托兒所裡的時間越長,保姆的責任就越大。」

東京世田谷區面對的托兒所短缺問題非常嚴峻,連續好幾年等候名單上都有上千名孩童。

該區區長保坂早人指出:「這些年來等候名單上的數字不斷攀升,但我們基於土地有限而無法擴建。主要是很多土地都被發展成私人住宅,而且有些居民還抗拒在區內建托兒所,認為這會很嘈雜。這反映出人們對於建設托兒所和育嬰的理解不足,這些自私行為讓人感到失望,必須從觀念上加以糾正。」

他也說:「要提倡女性進入社會,育嬰責任必須擴大到社會各個層面。如果政府要女性走入社會的政策只著眼於為企業提供勞動力,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問題,這個政策就顯得很危險。日本出生率持續減少,提高托兒服務的素質以培育優良的下一代是極為重要的。」

新公寓設托兒所緩解問題

不過,托兒問題已經逐漸引起關注。在神奈川縣的川崎市,近期就有為吸引新婚小家庭的大型公寓項目把這方面的需求考慮在內。

記者走訪後發現,當地的官方行政部門和民間開發商合作,在設計新公寓時,加入育嬰托兒的元素,在每一棟新公寓裡開設能接收嬰孩的私人托兒所。

這些私人設施的收費雖然比一般公設的托兒所高,但該市政府提供了相應補貼,減輕了小家庭的負擔。

該市還成立了「育嬰推進事業調整部門」,職能是規劃和聆聽小家庭居民的訴求。

市政府負責人受訪時說:「大型的公寓每棟有800到1000戶人家,宛如一個村鎮,其中不少住戶是新婚夫婦。開發商出售房屋時,同時逐一了解了住戶的家庭狀況,掌握了公寓內的幼兒人口。雖說這些信息和數據不一定百分百精準,但至少有助官方了解掌握基本的情況,有利於當局未來的規劃和調整政策。」

(本文獲新加坡《聯合早報》授權轉載刊登;原文標題為〈日本職業婦女步步「兼」辛〉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