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MARVEL於2008年以《鋼鐵人》(Iron man)一片揭開電影宇宙序幕後,龐大的超級英雄世界觀,以及充滿張力與情感的角色特質,深深勾勒出漫畫中迷人又炫目的篇章,它成功將觀眾吸引到闔家歡樂的層次,每個人心中都有的英雄夢,也正一點一滴在內心萌芽。
我們不得不佩服,迪士尼與MARVEL在電影製作上的用心與巧思,他們大概以一年兩部電影的模式,用不同的三階段逐漸揭露整體的宏觀架構,不論是《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復仇者聯盟》(Avengers)等片的地球視野,還是《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雷神索爾》(Thor)等片的宇宙視野,這龐大的系列都深深令影迷嘆為觀止。
代表MARVEL 2016年打頭陣的,是未上映便話題十足的《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許多影迷們樂稱該片其實能呼作《復仇者聯盟2.5》,因為多達10來位的主要演員,更增添電影的期待與可看性。
以下影評無雷,請放心觀賞:
本片故事為《復仇者聯盟2》奧創事件後的沿續,故事描述,英雄們雖然經常出任務保衛世界和平,但卻總是因此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下傷及無辜(如紐約戰、華盛頓戰、蘇科維亞戰等),因此,聯合國訂定出《蘇科維亞協議》,要求超級英雄們需要註冊、記名,任務由聯合國發派,也方便掌握英雄們的動向。
不過,對於這項協議,英雄們各有不同的見解與解讀。
鋼鐵人是支持這簽署的,因為他認為復仇者聯盟波及太多百姓,如果能讓聯合國評估事件的正確性,才能心無旁騖的執行各項任務;反之,美國隊長堅決反對這項協議,因為一旦受管制,很可能被派去做不該做的事,或應該要有的任務卻不被發派,事件的正當性應該由自我決定。
這事情沒有對錯,也沒有真正的正義,不論外行或內行,都能輕鬆享受電影所帶來的樂趣。
不過,《內戰》漫畫的作者馬克米勒(Mark Millar)就曾作了個有趣的解讀,「政治隱喻只有那些對政治敏感的人才感受的到。小孩子們只會看到一場超級英雄大混戰。」
從電影中我們仔細觀察,並從英雄們對於該協議的意見與論述探討,你其實能發現MARVEL對議題的拿捏與操作十分擅長。而事實上,兩方沒有對錯,也沒有真正的正義,但彼此能為了各自立場而挺身而出,就是種勇於捍衛自我的決心。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不論是美國初期試映以及台灣媒體試映,幾乎都是以零負評的完美表現驚豔全場,堪稱是毫無缺點的一部電影。
無論劇情、敘事、剪接、演員、架構,加上武打動作場面之流暢度與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爆笑安排,都深深刻劃出超級英雄世界觀應有的態度與高度,在片長高達2小時30分的時間裡,內容高潮迭起,毫無冷場的橋段。
從一開始復仇者聯盟成員們攜手對抗強敵十字骨,到「酷寒戰士」巴奇冷血殺戮,直至成員們為了自身立場互相拼鬥,在導演羅素兄弟(Russo)精心安排的故事脈絡中,每一個細節都非常過癮,觀眾心境就彷彿不斷被牽動的思緒,暨心疼喜愛的英雄們大打出手,又暗自企盼某一方能夠獲勝。
蜘蛛人的出現,是本片的一大賣點,在SONY終於願意放下版權與迪士尼合作之後,MARVEL也將在蜘蛛人身上開啟全新的故事章節。
他幽默風趣的角色特性、生澀又帶有正義感的情操,還有與鋼鐵人的幽默互動,令人不自覺就能愛上這個角色。
如果你還記得,在《復仇者聯盟2》上映後,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角色太多,而每個角色安排的份量又並非恰到好處,但這個問題在《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中完全沒有出現。
每個英雄們都有各自應該有的戲份和影響力,主線支線劇情安排得行雲流水、鋪陳扣人心弦──能把這麼多角色穿插的故事講述如此生動,本片完全可以成為經典的榜樣與教材。
不論你是不是非常喜歡超級英雄,還是只喜歡看紮實的動作爽片,本片都是不容錯過的經典。你,挺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