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名過其實的「利率」:負利率時代究竟是好是壞?

【遠見×大數聚︱數據看世界】

大數聚
user

大數聚

2016-04-22

瀏覽數 8,250+

名過其實的「利率」:負利率時代究竟是好是壞?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首圖來源:stockfeel

在高中生的模擬面試中,請學生針對最近的財經時事提出看法,馬上有同學回答:「央行宣布降息半碼,目的在促進經濟成長……。」想來,學生對於不動則已,一調則連三降的利率很有感。確實,當前央行的一舉一動總能佔據頭條版面,儘管G20同意不發動貨幣競貶,然而全球主要經濟體仍在拚命印鈔票以及下修經濟成長加諸的壓力,我國央行又怎能不面對來勢洶洶的熱錢與不樂觀的經濟環境,於是連續16季沒動的利率,近三季各調降半碼,累計下調0.375%。

有立委建議央行仿效他國的作法,以拉高通貨膨脹為目標來帶動薪資成長,進而提高消費來促進經濟,可是這樣的方式也可能同時造成納稅人的稅級攀升,使得稅負增加,且因物價上漲而讓實質購買力下降,這樣的薪資成長恐怕只是數據的美化。儘管如此,面對當前的經濟情勢以及各國貨幣寬鬆的衝擊,央行仍決定調降利率,一切雖在大家的預期之中,不過我們仍可來看看現今的情況。

事情總有表面和實際上的區分,那麼觸及利率自然也有名目與實質的差別。在經濟學上,Fisher(1930)指出,當借貸市場上的套利機會全然消失時,名目利率會近似於預期實質利率與預期通貨膨脹率之和,實務上,央行是以一年期定存利率扣除CPI年增率來衡量實質利率。

名過其實的「利率」:負利率時代究竟是好是壞?_img_1

根據央行3月24日發布的最新資料,我國的實質利率為0.515%,在這個情況下,有感的民眾可能還是會選擇延後消費,畢竟實質購買力還是有所增長,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立委建議拉高通膨,如此將有機會讓實質利率轉為負值,刺激民眾「現在」消費來帶動經濟成長。話說回來,短期實質利率近十年來將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呈現負值,民眾的實際感受就是萬物皆漲,唯獨薪資不漲,在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上已感到力不從心,再加上孩子的教育經費等,若欲以拉高物價成長來帶動薪資水準,理論與實際可能會有很大的落差。

名過其實的「利率」:負利率時代究竟是好是壞?_img_2

目前全球經濟體普遍處在一個經濟成長、通貨膨脹及利率皆低的「三低」狀態,在考量台灣的經濟條件下,央行終究決定調降利率,目的之一是希望民眾「現在」就去消費。不過從台灣民眾的存款表現卻發現‧‧‧‧‧‧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究竟低利率是不是一個能夠促進消費的好方法?一味走往負利率是不是正確的政策?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作者:胡文正)

本文未完,精采全文詳見>>名過其實的「利率」:負利率時代究竟是好是壞?

專欄簡介:

名過其實的「利率」:負利率時代究竟是好是壞?_img_3

【更多精采報導,請上《大數聚官網》;《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官網》;《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