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開放,等於海岸不設防?
儘管緝私單位平均一年查獲三千多件走私案、三千多個大陸偷渡客,還是遭到立委嚴厲的指責,而市面上處處可見的大陸農漁產品,似乎說明台灣長一千四百公里的海岸線,成了難守易攻的防線。
一大早,保七總隊就接到海軍巡防司令部的情報:廈門一艘「黑金剛」快艇已經越過中線,向台灣前進。今夜出航,能不能人船俱獲?
蘇澳、基隆、東北角一帶是緝私有名的「黑區」,一方面,岩岸地形易攻難守,離島又提供走私船藏匿的絕佳地點;另一方面,私貨一旦上岸,岸上道路四通八達,且離台北都會近,接近市場。
「黑金剛」橫行
為配合潮汐,不到下午五點,保七快艇預備出海,繞過扣留的走私船盛滿一號,對面又是一艘大陸鐵殼船。在台灣各港口,這類沒收的大陸船共有五十二艘,和漁船、緝私艇搶奪稀罕的泊船空間。
八字頭的緝私快艇五十噸重,速度可到三十二節,是保七緝私的主力船。
從陸地看海,一望無際;從海看陸地,一覽無遺。一些容易辨識的地標成了偷渡、走私的燈塔,離島就是暫時躲船、躲偷渡客的地方。
但是夜裡從海看海,雷達、無線電就是船的眼睛和耳朵。
老道的通訊員睜大了眼睛在聽無線電,等他解碼,才知道是掃路船(走私船的哨兵)在對話,鎖定位置,小艇聽話地向東轉了九十度,航向基隆方向。「未敷啊,」一個隊員說,認為可能趕不上。
保七面對的任務愈來愈艱難。
隊員嘆口氣說,以前走私船跑得慢,緝私容易,南部有的隊員一年所得(薪資加獎金)可到兩百萬元,現在保七都常常栽在「黑金剛」手裡。
黑金剛是私梟最新的武器,造價一千二百萬元,能跑四十節,造船廠在淡水河邊,和保七總隊只有一水之隔,保七隊員說起「黑金剛」,個個都恨得牙癢癢的。
去年年底,黑金剛還只有二、三艘,現在已經暴增到四、五十艘。七月初,緝私單位更發現有的走私艇在船外加裝馬達,船小、馬力足,跑起來速度快、靈活自是不在話下。
目前海上緝私的主力保七總隊,原先只負責六海浬內緝私,在海軍移撥船艦之後,「領海」擴大為十二海浬;十二海浬到二十四海浬由財政部海關緝私艦負責;二十四海浬外是海軍的責任範圍;海防部負責海岸防務和情報。如此「鋸箭式」的海防,缺乏專責機關統一指揮,使得立委紛紛指責海防已陷於「無政府狀態」。
保七總隊總隊長王郡指出,十二海浬以面積計算,相當於五萬多平方公里,比台灣面積還大。
而財政部海關緝私艦、保七總隊緝私艇、海軍軍艦和巡邏艇,加起來在台灣海峽執行緝私勤務的船只有一百艘左右,台灣共有漁船三萬艘,假設有三分之一的漁船涉及走私,就是一萬艘,無疑要以一擋百、擋千。
仍要明知不可為而為。
偵搜
無線電嘈嘈雜雜,「吃飯」字眼一再重複。走私的行話「吃飯」,指的是私梟把私貨轉給小船。
無線電傳來:「為什麼吃得這麼慢?」私梟焦急、不耐煩地說。
「啊,那邊一船已經呷飽,」掃路船說。
片片斷斷拼湊起來,才知道今夜,至少有三艘走私船等著「吃飯」。
「現在你知道他們有多猖獗了吧?」保七隊員說。
老資格的艇長決定和走私船鬥上一鬥,他一一下達指示:甲板燈打亮、減速,希望走私船以為緝私快艇是作業漁船,放鬆注意力。
夜航,原先在後艙的副中隊長一言未發地潛行到駕駛座督陣。
走私船應該已近在咫尺,但是海平面上密密麻麻一片燈火,那一盞燈火才是走私船?要怎麼衝?
「喂,你在那裡?」
「在五萬噸那裡。」走私船的對話。
保七快艇的通訊官側過身子,在定位儀上找尋「五萬噸」的蹤跡。研判走私船可能躲在某個大個子商船附近。
走私、緝私雙方好像隔著厚重的黑色幃幕,只能聽音辨位,再以經驗研判。
「那隻船向好像怪怪的。」通話器傳來掃路船對話,語氣中充滿狐疑。
「敢是作業船?」另一個聲音說。稍後決定不理會快艇。
緝私艇用噤聲回應。同一時間,定位儀在通訊官靈活的指尖間轉動,鎖定!
出擊
不待發令,四個年輕隊員已經潛伏到船頭,手緊抓欄桿,矮著身子前傾,以對講機靜候駕駛艙的指示,駕駛艙內,每個人都摒息豎著耳朵。緝私艇已經開始加速。
私梟還沒發現快艇正逐漸接近。
到底還差多遠?
「啊?那隻船敢是保七的?」
「差多遠?」
「啊?差半浬?」走私船內一聲驚呼。
緝私艇現在不必偽裝了,艇如飛箭,很快加速到三十海浬。
「害啊!絞到了啦!」無線電繼續傳來對話聲。(「在丟包了」,保七隊員說,丟棄的私貨和船纜絞在一起。)
「你現在才知道「害啊」!」快艇艙內群情激昂,只差沒有時間鼓掌,終於「好人」出場,給「壞人」迎頭痛擊。
探照燈照向海面,海上浮著一包包打得緊緊的塑膠袋。
艇長說的沒錯,走私船確實在「丟包」。新式走私船造價動輒上千萬,被追時寧願丟包,也不願意被逮到,丟包可以減輕載重,跑得更快、更靈活。私梟配備加強後,保七已經把緝私目標降為追不上,就想法子追得私梟丟包,如果能造成船隻損失更好。
海上漂浮的「包」逐漸呈面擴散,不到十分鐘,艇長估計走私船丟了三百包,船頭的隊員用長鉤子把水面上的「包」鉤起,在三十分鐘海上追逐後,這已是保七最後能做的事。
無線電另一端,走私船還在互相責怪,「恐怕回去老闆要罰錢了。」通訊員把私梟對話「解讀」出來。有的隊員在笑私梟說的:「這保七還是很厲害!」
「是檳榔!」隊員把包解開,正是一包包白綠相間的果子。春夏之交,省產檳榔青黃不接,市售檳榔一顆可以賣到十塊錢。
保七隊員估計,如果賣給小販,一包可以賣一萬二千元,三百包市價就是三百六十萬,十分鐘內全部付諸大海。不撈起來,有些大膽的掃路船還會回過頭來撿。
走私邁向企業化
保七總隊淡水中隊長林永祥說,解嚴不久後就有所謂「龜山夜市」,當時是由大陸木殼船載酒來賣,逐年演變,台海走私已愈來愈企業化,兩岸走私集團掛鉤愈來愈緊密。
走私已經形成一張緊密的網,從用話機連絡、確定接貨情況和可能抵達時間、交貨地點,安排二、三艘掃路船,用雷達掃瞄巡邏艇位置,掩飾快艇上岸,往往要用到四、五十個起水人員,岸上要安排接應人手、掃路車、布暗哨。一趟走私,共犯可能多達數百人。
到底要如何突破私梟布下的登陸網,守住一千四百公里防線?一夜追逐,還是把答案留待明天。
午夜回航,淡水河邊幢幢人影,看海、釣魚、卿卿我我,回復海邊原有悠悠閑閑的調子,和不久前結束的海上追逐戰,彷彿是兩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