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穎的身世,連歐巴馬都震撼!」「你今天震驚了嗎?」「全球60億人都驚呆了!」「看到最後……真相令人大開眼界」「你一定要知道!」「不看你會後悔!保證讓你痛哭流涕」。
上述的標題,是內容農場網站最經典的殺人標題,它用一種極其聳動的方式吸引讀者閱讀,並利用大量點閱數與廣告營收,很快就進到全台百大網站名單一員,不費吹灰之力就賺取的廣告營收,更讓這類型網站如雨後春筍般誕生。
從2014年末開始,這些網站如Giga Circle、Teepr、JUKSY、
BuzzHand等就宛如空降部隊,挾著Facebook的社群宣傳優勢,迅速在網際網路界竄紅,它們的聲勢讓許多長久努力、用心經營多年的小型媒體幾乎被擊潰。以流量、廣告為主訴求的趨勢似乎愈來愈高。
但大量的廣告、參差不齊的文章,甚至完全不合事實的誤導言論漸漸顯露內容農場網站的卑劣。不過不可否認的,它們就是有能耐吸引讀者點閱。
更令許多媒體不是滋味的,是它們不顧版權問題便直接轉載、翻譯文章,連圖片、文字都一字不改的移植,也不標明出處,在短期內,病毒式之傳播的確有很大影響力,令人看得不勝其擾。
不過,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你的FB可以不再出現類似的消息。
Facebook日前發佈了新公告,強調動態時報演算法將有所變動,未來質量不高、很明顯就是以標題騙流量的貼文,恐怕無法再用這樣的方式與粉絲互動。因為一旦被評價為低分,未來粉絲專頁的貼文擴散率會愈來愈低。
過去,FB貼文出現在使用者動態時報的機制,是根據貼文PO出第一時間的點讚、留言、分享數,來決定貼文是否應該出現在大部分用戶的FB上。但這樣的方法後來被FB發現無法真正推薦適合的文章,畢竟那不一定是用戶真正想看的。
於是,Facebook請來超過1000名工作人員,每天回報使用經驗,同時也調查數千名使用者對於動態時報貼文滿意度,在這些受測者的FB動態消息之中,每一則貼文都會顯示「how much did you want to see this story in your News Feed?(你多想讓這貼文出現在你的塗鴉牆?)」,讓他們自行評下1~5顆星的分數。
透過大數據的統整、分析,Facebook系統可漸漸得知哪類型貼文會吸引讀者興趣,而讓這些熱度高的貼文優先顯示於動態時報;同理,被評價分數過低的,無論粉絲團總人數有多高,擴散率也會降低。
評分高、互動高的貼文,是貼文主要顯示的關鍵,而以往多人點讚就會自動推薦到塗鴉牆的模式,未來會慢慢消失。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全球粉絲團數量已經有上百萬個,每一個人也往往會點超過100以上的粉絲團「讚」,如何正確的篩選、讓讀者接收到真正想要知道的訊息,成了Facebook近年來非常在乎的議題。
這個新的演算法對於使用者而言,可以更方便獲取更好、更想知道的貼文;若從品牌的角度來看,如果一直都很在乎品質,那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反之,如果互動率很高,評價卻很差時,這種明顯為「內容農場式」的文章自然會被淘汰。
不過,從內容農場的崛起,勢必也代表台灣人的閱讀習慣正受到影響與改變。
膚淺與聳動的標題輕易吸引他人好奇,深度專訪與費盡苦心製作的內容,反而沒辦法受到任何關注,這是互相影響而導致的結果,更顯示「趣聞」「娛樂」的吸引力,遠遠大於「專訪」「企劃」而來的主題。
值得注意的是,讀者嗅覺是敏銳的,重口味標題更逐漸令人麻痺,內容農場之商業經營模式也很容易被複製(殺人標題、大量廣告、流量分紅)。要如何永續經營、維持大眾的新鮮感,內容農場網站也許正面臨極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