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全球瘋氣候,台灣青年不缺席!

《遠見》巴黎氣候峰會系列報導

高宜凡
user

高宜凡

2015-12-05

瀏覽數 11,500+

全球瘋氣候,台灣青年不缺席!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儘管台灣長年無法加入聯合國,始終難以用官方身分在國際氣候談判議場露臉。但,這不代表我們甘願缺席。

《遠見》採訪團隊抵達巴黎首日,便在Climate Generation公開區域看到不少台灣人的面孔。巴黎時間12月4日下午13時召開的Asian Youth Climate Debate on Future Generation - Paris To Asia(亞洲青年工作坊),集結來自日、韓、中、台等四地的青年代表,各自表達對於氣候議題的關心,及對自家政府減碳承諾的批評。

如日本與南韓青年都對本國的INDC(自願預期減量貢獻)長期目標感到不滿,認為和先進國家相比太不積極,而且若用最嚴格的1990年基期相比,甚至是不減反增!中國代表則表示,過去氣候變遷議題在大陸不算熱門,直到近年排碳量幾乎占世界三成比重,已經大到無法被忽略,所以現在內地出現許多民間的聲浪,呼籲中國政府更重視減碳責任,當然也包括來自青年的聲音。

剛從台大會計系畢業的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成員李冠億,也在會場發出屬於台灣的聲音,除了幫國人引進氣候變遷最新國際新知,更舉辦許多生態觀察活動與藝術展演,讓氣候議題跟一般人的生活產生關聯。

另外,他也提到先是前幾年網路巨擘Coogle、最近則有臉書打算來台設置資料中心的話題新聞,雖然官方認為這是外商投資台灣的範例,卻也有人質疑根本是看上台灣太過低廉的電價。他們希望導引民眾多關心切身的能源政策,探討政府到底花了多少補貼在高排碳的化石燃料上面。

替該場活動最後發表結語的,同樣是來自台灣、參與氣候會談超過十年的中央大學教授李河清,她呼籲未來世代關注氣候變遷應該要有「三個A」—— Action、Adaption、Ambition,要採取實際行動,除了減碳也要投入適應極端氣候的調適技術,最後,大家應該更有野心,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最不確定的對手!

(完整巴黎氣候會議報導請見《遠見雜誌》355期,2016年1月出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