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是最近非常熱門的話題,而環保人士指責的箭頭,有一大部分是對著化學工業。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依學工業一貫扮演著促進世界經濟成長、增進人類生活品質的重要角色。環顧周遭,無論是食、衣、住、行、育、樂,沒有一樣東西不和化學品發生關係。
從利濟眾坐的功臣,一下子淪為謀害地球的兇手,這種巨大的轉變,讓化學人士反躬自省,到底做錯了什麼?
多年來,我們在冰箱、冷氣機、辦公室的空週系統、運送食物的冷凍車上,以毒性低、非常穩定,又不容易著火的冷媒,成功地替代了劇毒、可燃,又有臭味的氮氣,但萬萬沒有料到,它對臭氧有如此犬的破壞力。
幾年前,麥當勞在環保團體壓力下,改用紙盒代替保麗龍,保麗龍由於不易分解,是垃圾淹埋的一大問題。但麥當勞也指出,紙取之於樹木,在製造過程中產生大量廢物,
用來裝漢堡,須送上一層蠟以免油脂滲出。塗了蠟的紙盒,也很不容易分解。
精密評估化學品的影饗
從前面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一個化學品的選用,不應只取決於它的功效,也不應只取決於廢棄物的處理。
最近,歐美國家在產品生命周期分析研究中得出共同看法,希望將個別化學品花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加以量化,從原料(它們本身都有環保值,包括它們的再生能力)、原料的運輸,以至製造過程中所用的電力、水、產生的廢氣、廢水、廢物,以及產品的運輸,儲藏、行銷,包裝、使用,一直到最後的廢棄,都加以評估,最後將化學品從生到死對環境的衝擊,訂出一個環保值,以利往後在選擇替代品時。將它們的效用和環保值,一併考量。
同時。化學工業界也開始推動費任照顧制(Responsible Care),所有化學製造商,應該和研發實驗室、運輸公司、經銬商、用戶,以及廢棄物機構合作,以負責的態度,將產品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從一九八四年加拿大創始以來,已有二十多個國家響應,我國也於去年四月,由石化公會開展成立責任照顧制推動中心。
目前在國內外推動的這兩個活動,都著眼於化學品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的影饗,將環保與經濟成長做整合的結合,這種建設性的環保走向,將可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尋找一個更好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