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一個基因,無限可能

孫秀惠
user

孫秀惠

1993-05-15

瀏覽數 14,150+

一個基因,無限可能
 

本文出自 1993 / 6月號雜誌 第084期遠見雜誌

許多人批評生物科技是篡改上帝的工作,不過在一九九0年以前,越俎代庖的對象多只有實驗室裡的動、植物。

九0年的秋天,一個四歲的小女孩薇金,改寫了這項歷史。

薇金得了「複合性免疫系統不全症」(SCID),只要輕微的感冒就能致她於死地。造成這項疾病的原因,是其體內缺少名為ADA的基因。史無前例的,醫生把一對ADA基因注入小女孩的白血球細胞中。

薇金今年就要上小學了。

這個案例開了基因治療的小門。截至去年中,美國政府已經批准另外十六個個案實行基因治療,還有幾十個正在申請中。法國與義大利也於去年核准戶第一項人體基因移植實驗。

可能的治本之道

醫學界對於基因治療幾乎是迫不及待。全球已有三千萬人得了早發性老年痴呆症,不計其數的人隨時受氣喘之苦,還有幾千萬罹患肺癌、子宮頸癌、腸癌的患者,都與體內基因組合的不健全有關,基因移植可能是唯一治本之道。

到目前為止,醫學界已經發現至少有四千種疾病是因為基因出了問題。而人體二十三對染色體中存在著近三十萬個基因,現在的發現可能只是九牛一毛而已。美國已經成立了三十億美元的聯邦計畫,動員上萬個科學家,打算在五年內找出十幾萬個人體基因排列的位置。

「基因治療的黎明已經來到。只要我們能排出基因組,我們就知道該換那些基因。」計畫的領導人之一迪黎斯表示。

對於在近半世紀以來奪去最多人性命的癌症,研究已經在動物身上證實,只要植入「胚細胞瘤」的基因,就能阻止惡性腫瘤的形成。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被稱為「超級疫苗」的基因疫苗也即將誕生了。

不同於傳統的疫苗是把死去的病毒殘體注射到人體中,新一代的疫苗則是與病毒基因相同的胺基酸分子,直接注入人體的白血球內,透過動物實驗發現,基因疫苗不僅可以讓細胞產生抗體,而且還會「教導」細胞辨認夾帶病毒的細胞,主動發出攻擊行動。

對抗下一個世紀黑死病--AIDS,歐洲也打算在兩年後,以基因疫苗展開廣泛的人體試驗。

基因工程在醫學上還有另一項十分引人爭議的功用:可以藉由基因檢定,預先測知人由於某些基因失調,可能在未來罹患某種疾病;未來父母親甚至可能在小孩子還沒有出生前,就經由其基因圖得知,孩子是否有心臟病或精神病的傾向。

在這個人類已經可以探測遙遠的星空,卻還為流行性感冒所苦的年代,基因治療似乎為我們的未來,勾勒出一個美麗新世界。

待克服的困難

不過,撇開道德問題不談,還是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

最明顯的例子是,用來做為攜帶基因進入人體細胞的濾過性媒介(retrovirus),被發現容易轉變成「致癌遺傳基因」(oncogene)。科學家在老鼠身上試驗還發現,原本排列正常的基因,也有因為外來者加入而產生排列錯亂的例子。基因輸入治癒了一項疾病,卻引發新的病變機率有多高?沒有人知道。

另一個兩難的問題是:以藥物治療,當你不想要時可以隨時停止,可是基因進到體內呢?難道要再用新的基因去執行消除任務?

「創造的奇妙沒有人能明白。面對無窮浩翰的基因世界,手中握著新的治病利器的人,只有更謙虛才能帶給人類幸福,」在基因治療的曙光初露時,諾貝爾獎得主詹姆士.華生的一番話,傳達了大部分人的心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