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日本科技二○○○年

余 蔓
user

余 蔓

1993-04-15

瀏覽數 17,850+

日本科技二○○○年
 

本文出自 1993 / 5月號雜誌 第083期遠見雜誌

請你閉起眼睛,想像一下明日世界:

人類住在一千公尺的超高層大樓中,住在蓊翠的撒哈拉沙漠裡,吃的食物則可能是索馬利亞生產的。

※※※※※※

每天睡前吞服一顆防老藥丸,癌症、動脈硬化的疾病不再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愛滋病也有了治療法。

※※※※※※

橫越太平洋只要兩小時,最新的旅遊市場是在宇宙太空站……。

這些可能都不是虛幻故事,也不是下一代人類才能享受的福氣,而是日本希望在末來三十年間實現的技術。

未來技術預測

提供這些未來世界構圖的,是日本科學技術廳的技術預測調查報告書。

從二十年前開始,科學技術廳每五年從事一次技術預測調查,去年十一月公布第五回的調查結果,預測時問自一九九一年起至二0二0年。在生命科學、材料、電子、宇宙、地球、能源、環境、交通、通信、農林山產、醫療保健、建築、社會等十六項領域中,科學技術廳找出重要性大,且三十年間可實現的一一四九項技術課題。

這項報告以過濾法,前後二次共訪問了二千四百名日本專家。

從日本專家選出的排名前十二項重要課題來看,醫療保健占了四項,分別與癌症、老人痴呆症有關;環保工程及政策則占了三項。

NEC特別顧問植之原道行為文指出,從調查結果可看出,人類基本需求主導的技術革新,已取代了技術人員、企業主導的技術革新;過去技術人員坐在家中奇想,在專門領域中鑽牛角尖的研究,已不為社會接受,反過來他們得正視人類對環保、克服疾病、防治災害上的期待。

也因此,科學技術廳的一千多項預測課題中,「提供人類健康而安心的生活」的中心思想極為明顯。據此推估,「生活產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流,其中最具代表性者包括:

「防老產業」。人口結構高齡化後,首先帶動醫療產業,接下來人類便試圖推翻自然老化的過程,從防止皮膚老化的基礎化粧品,到延緩全身(包括器官)衰老的「遲老」商品等都將大為流行。

連帶地,「檢查產業」也會非常興隆,例如以簡單的方式就能檢驗各種物質的安全性,包括是否帶有AIDS或其他毒菌;儘早發現疾病,並有效治療的方法,好比檢查血清就能判明何種癌症的技術,或者能發現癌細胞而發出訊號的誘導藥品等,都是極大的商機。

生活產業是主流

「生活產業」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提供人類生活舒適、便利的安全系統將大量問市,垃圾處理技術由於回收、分離能自動化,因而更能符合成本效益,未來市場潛力雄厚。

「資訊化」依然是未來生活的一大趨勢。

以資訊電子為例,多媒體個人電腦的競爭焦點在於誰家配備的軟體最多;以影像、畫面取代聲音、文字來處理資訊的語言翻譯機,將導入人工智慧,甚至可以和電話線合併,達到溝通無國界的境地,也為自動翻譯帶來更龐大的市場。

半導體在生活產業中依然扮演重要的地位。隨著細微加工技術的突破,積體電路的記憶容量快速增加,不過更重要的一脈發展,則在高科技產業的「擬人化」。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日立製作所半導體事業部長牧本次生表示,科學研究應從追求效率轉而追求增加生活的豐富性。第一次產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類的體O,但下一階段將是以機器取代人類的頭腦。

「純環境產業」是唯一讓日本企業界及研究者評為無利可圖的領域,他們的立論點在於,即使有了新環境技術可以恢復被破壞的生態,但是誰來付費呢?倒不如利用生化科技開發新保水素材或培育耐高熱、耐高鹽分的植物,以建築投資的心態來綠化沙漠或阻止土地沙漠化,比較有高回收的效益。

此外,小規模、與人類切身相關的環保問題,像利用微生物處理污水、開發能被微生物分解為水及二氧化碳的包裝材料等技術,都讓日本業者睜大了眼睛。

人類自我的挑戰

如果未來三十年內,能實現一千多項符合社會需求的新技術,無疑地,人類的歷史將會有重大的轉變。不過,過去科學技術廳幾回調查的命中率最高只有六0%左右,以「開發防止癌細胞移轉的方法」為例,第三回預測的實現期為二00二年,這次預測已延緩到二00七年。

不過,姑且不論日本科技專家的預測實現度如何,從技術年表中即可看到人類自我的挑戰,和未來數十年的產業大趨勢。

研發小巨人

全球公認日本是經濟強權之一,但在科技領域,日本還不能爭霸世界。不過,以研究開發為經濟實力的後盾,一向是日本的策略,因此日本人在意自己科技領域的國際定位,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

日本優先或海外優先?

在日本科學技術廳的技術預測調查報告書中,「日本優先或海外優先?」的問題再次被大幅地討論。

在幾大領域中,日本專家自評輸給歐、美的是「宇宙科技」(美、蘇領先)、「生物科技」(美國領先)及「健康、醫療」(美國領先),其他的領域中,不分軒輊者占五0%,剩下的只是小輸。日本鑽石周刊因此得出結論:「可見我國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水準和世界幾乎是同等的。」

為了得到和歐、美各國同等的科技研究水準,日本所下的工夫一點都不含糊。一九九一年日本的研究發展投資額共一三.一兆日圓,僅次於美國(二0.四兆日圓),從一九七五年起,日本不但未曾中斷過投資,每年還維持一定比例的成長。

從研發投資對國民生產額的比例來看,日本高達二.九九%,是世界第一,根據日本官方公布的數字顯示,排除人文學科的投資額後,自然科學的R&D投資金額占國民總生產額的比例,從一九八四年的三%,上升到一九九0年度的三.五%。日本人不但是經濟動物,應該也可說是「R&D動物」。

最能落實R&D成果的,莫過於專利權的申請件數。一國專利權申請數的多寡,不僅顯示該國對技術保護的重視,也顯示其技術能力,在這方面,日本又拿了第一,一九九一年共三七.七萬件申請案,遠高過美國的一七.六萬件。

雖然如此,日本在技術投資上的成果還是輸給美國。美國不但在R&D經費、研究人員數目上多過日本,也是唯一技術貿易額出超的國家,金額將近一三0億美元。

日本一九九一年技術貿易入超三十二億美元,技術輸入六十一億美元,幾乎是美國的兩倍,其中六九%是自美國輸入。而技術輸出方面,日本當然是以亞洲為重心,但以國家別來看,美國居第一,不過一九九0年減少八%。

科技小巨人

所以,日本顯然已是科技小巨人,但面對R&Q實力雄厚的美國,也不得不俯首稱臣。尤其近年來在經濟上連打敗仗的美國業者,無論是半導體、電腦硬軟體、電視遊樂器廠商,一波波地向日本業者以「侵犯智慧財產」為由,要求巨額賠償,令日本業者苦不堪言。

這也難怪日本科學技術廳的科技技術預測中,把科技優勢列入調查項目,同時力促日本政府及企業在海外優勢的項目上,趕快以開放心態進行國際合作。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