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鼎搞活社團工程

林惠君
user

林惠君

1993-04-15

瀏覽數 21,700+

中鼎搞活社團工程
 

本文出自 1993 / 5月號雜誌 第083期遠見雜誌

星期六的中午,路上擠滿了剛下班的人群與車潮。而在台北中鼎大樓十四樓的會議室內,中鼎家政社的社交舞課程正要開始。

三十多位中鼎工程公司的員工,專注地跟著社交舞老師練基本舞步,連沒有舞伴的人,也在一旁有模有樣地學著;一小時的課程結束後,接著是菩提社的打坐課;隔壁的辦公室內,職工福利委員會忙著為明天和中華文物學會合辦的鹿港古蹟之旅,做最後的準備工作。

這些幾乎每天下班後都有的社團活動,是中鼎員工最為津津樂道的事。

中鼎公司在民國六十八年成立後,就開始讓員工自組社團。董事長王國琦認為,讓員工在下班後自由發展社團,和中鼎實施上班不打卡的榮譽制度一樣,都是尊重員工、留住人才的方法。「只要員工願意,就讓他們去組織社團,錢由公司負擔。」他指出。

現在,中鼎台北總公司的一千三百名員工,有十四個社團可以選擇,從羽球、太極拳到橋藝、攝影;高雄機械廠的一千名員工,也有近十個社團。所有的社團都不必辦社員登記,只要是中鼎的員工,就可以參加。「對社團來說,全公司的人都是基本社員。」福利會主委蒲浩志很滿意這種開放措施。

多采多姿的社團文化,成了中鼎的特色。福利會總幹事陳炳城有一次去參加工程研討會,打聽之下,發現除了員工眾多的台電之外,像中鼎有這麼多社團的工程公司「幾乎沒有」。有些公司為了辦福利活動而向台北市勞工局洽詢時,勞工局總會建議他們「去參考中鼎公司的做法」。

平衡工作上的彈性疲乏

在上班時間內,中鼎的業務內容是硬梆梆的煉油工程、石化設計,既是專案設計經理、也是家政社長的賴金春覺得「工作中規中矩,久了人會變得太過規矩。」在參加過花藝、社交舞、國際禮儀課程的賴金春看來,下班後的社團活動,正好可以平衡工作上的彈性疲乏。

而在男性員工比女性員工多出三倍以上的中鼎,社團也可以均衡一下陽盛陰衰的氣氛。登山社長郭正民就認為公司男性多,風氣保守;在社團中比較不會有這種現象,登山社的活動更有女多於男的情形。家政社成立以來的第一位男性社長賴金春則笑著說,他的責任就是以身做則,吸引更多的男性員工加入活動。

許多有工程專長的員工,剛開始參加社團時,仍不改工作時的一板一眼;學跳舞像在「配管線」、學插花時認真地數著花蕊應該有幾根才對……;漸漸地,社團成了工作外的另一個生活重心;有人學了五、六年的插花,已可拿到池坊花藝證書;有人因為愛樂社免費出借CD唱片,而去買CD唱機,成了音樂發燒友;也有人以前從來沒爬過山,參加了幾次登山社活動後,從此加入忠實山友行列。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社團由員工自己發起,社團經費的分配比例,也是每年由全公司員工投票決定。布告欄上貼滿了各種活動海報,正是福利會提供的彩色紙張,望過去一片繽紛。愛樂社長余成輝始終記得,第一次看到這些海報的感覺,「好像又回到學校一樣。」

很多人在社團找到自己的另一片天地。家政社總幹事高曉雯,靦腆地向訪客介紹她放在辦公室的插花作品;菩提社長邱慶福,細數去年慈悲布施捐款幫助了十九個單位;剛卸任的書畫社長林利先,語帶興奮的展示書畫社年終作品展的照片;他們並不習慣面對媒體,談到社團時都興致盎然,語氣中掩不住喜悅和驕傲。

社團集合了一群人的共同興趣,參與其中的員工,感情也變得更好,有時還有附帶效果--前陣子就有員工因為常跟著登山社爬山而共結連理,大家都去喝了喜酒。

編起一張橫向的網

就經營者而言,社團扮演了水平溝通的角色。代表董事長參與福利會的管理部經理錢傳勳,自己就參加了六、七項社團活動。他認為平時部門之間的接觸,都是工程方面的硬東西,社團編起了一張橫向的網,讓彼此有更多機會溝通瞭解,可以減少工作上的爭執。

資深協理朱寶泰肯定地指出,社團的發展可以加強員工的認同感。在與離職員工的面談中,錢傳勳也發現員工最捨不得的,就是公司的福利制度,也許不見得每個人都參加了社團活動,但都可以感受到公司的心意,「能讓員工有歸屬感,這個公司就成功了。」

社團的活躍,帶動了整個中鼎公司。每年聖誕夜,公司會在大樓中庭舉辦音樂欣賞;幾年前經過員工投票決定,把尾牙改成到國家音樂廳欣賞節目,今年則打算在國父紀念館辦一場音樂晚會。

「我們都相信一件事,」錢傳勳說,「喜歡藝文的人,不會變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