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青年提政策建言,馬英九:社會改革就是這樣來的

青年政策論壇全國會議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15-08-28

瀏覽數 14,550+

青年提政策建言,馬英九:社會改革就是這樣來的
 

若有機會為國家政策獻計,台灣的年輕人關心哪些議題?

8月23日,104年「青年政策論壇全國會議」盛大舉行,來自全台各地85名年輕人齊聚一堂,因應網路發展,今年討論主軸是:「如何運用網際網路提升公共政策的品質、促進社會進步與幸福生活?」包含總統馬英九、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法務部長羅瑩雪,和教育部吳思華等人皆到場聆聽青年聲音並回應。

「若是在網路上占有優勢,將是下世代的成功者,」吳思華在開幕時表示,網路已改變人與人溝通的方式,他說,自己開始使用臉書後,幾乎每天都會接到基層老師的訊息,讓他更能了解教育現場的現實。

另外,網路擁有大量資訊儲存空間,記憶型知識只需一秒即可獲得解答。他認為,未來應思考如何透過互動特性,讓網路訊息加值。「網路是平行溝通,去中心化的溝通,」吳思華觀察,網路世代下,組織的討論形式也已轉變。

建立網路平台,讓年輕人能提出建言

上午場,針對「網路霸凌」「強化政府溝通」和「運用網路發揮青年社會責任」等面向討論。樹德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學生王思雅以已故藝人楊又穎帶出網路霸凌問題,她認為,政府可以建立網路申訴管道,像是iWIN平台,並整合現有資源,納進學校輔導機制、社區家庭教育中心等,給予遭受網路霸凌者一條求助管道。

對此張善政回應,政府曾討論過是否要針對網路霸凌現象制定專法,不過最後認為,暫時還不需要,畢竟現在受害者就能依法提告。而且,若政府管制網路發言內容,難免會被質疑是「白色恐怖」。他建議網路社群管理者應負起責任,做好言論把關的工作。

另一名學生則談到,政府的網路溝通平台更新慢、回覆率低,讓青年興趣缺缺。國發會主委杜紫軍說,國發會在今年六月已經建立「公共政策參與網路平台」,民眾不用到各部會網站,就可以在平台上提供建言,未來將進一步廣告、找代言人,擴大影響力。

張善政則說,未來幾個月,各總統參選人都會提出政見,這些議題就是給平台試驗的機會,「平台展現和臉書不同的運作機制,大家不要客氣、盡量留言,討論出有營養的政策內涵。」

青年提政策建言,馬英九:社會改革就是這樣來的_img_1(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

他也以證所稅為例,他認為,股民對蔡英文和洪秀柱提出的證所稅政策有意見,大可以到平台上討論,「為什麼一定要去柱柱或小英的臉書上討論呢?在那裡的討論真的夠客觀嗎?」

網路遠距優勢,增加教育、醫療應用

下午重頭戲登場,十名青年一一上台,輪流表達政策意見,內容多元,像是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公共建設、人才培訓和兩岸關係等。例如,來自台中市不動產經紀人的職業工會的宋宏益表示,台灣度假打工風潮盛行,但近年澳洲媒體陸續紕漏問題,其中許多是台灣人,政府應積極改善青年度假打工的勞動權益。

青年提政策建言,馬英九:社會改革就是這樣來的_img_2

「目前有過多度假打工平台,未來需整合外交部、教育部和勞動部資源,」他建議,新的平台上不僅幫助年輕人區分黑工與白工的差異,也能參與當地工會舉辦的演講活動等。

另外,政治大學團隊則是針對華語文推廣提出建言,發展「華語文推廣外交實踐計畫」。日前,他們採訪學校的外籍生們發現,許多外國人來台灣讀書或交換,最大誘因是為了學好中文。

「把華語文當作媒介,以此作為台灣的外交輸出,」報告人楊立薇說,台灣擁有發展華語文教學的優勢,部會應建立華語文教學網路平台、國際文化交流事務平台,將台灣的華語文教學、文化和在地特色融入其中,提升國際能見度。

另有團隊提出遠距醫療的問題。就讀台灣大學社會所的黃佳玉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有14%以上的人是70歲以上人口,加上城鄉差距、健保黑洞等問題,解決健康照護問題已迫在眉睫。

因此他們提出遠距納保、搭配點數累積制度與就醫便捷化等方式,建議政府引進遠距照護設備,設法連結廠商與醫療院所資源,以此改善國人的健康品質,「面對未來,台灣應該建立起本土性的健康政策。」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環保議題方面,成大都市計畫學系提出綠色城市概念,增加漁村的多元發展。「只要多做一點點,就能有巨大轉變,」成大學生鄭婷文表示,可透過綠色能源、魚菜共生和漁村體驗觀光等方式,讓台灣的沿海農村地區有新的發展契機。

另外,為照顧隱形需求的乘客,有團隊提出博愛座改成優先座,並擴大優先座至三分之一。也有團隊提出在高速公路上設置長途巴士站,改良日本的「BS」,以此解決每日近20萬人的雙北通勤族問題。

夢想、信念是穩定力量,總統:年輕人有夢就去實現

針對這些建議,年年參與論壇的馬英九說,大至國家大事、小至生活小事,年輕人總能提出可行辦法,讓他相當欣慰,「從過去經驗來看,有85%的建議是被採行的。」他對著台下官員信心喊話,若沒有執行上的困難,各部會都可以推廣一、兩個月,或是以此檢討現有政策,「至少可以先實驗看看!」

其中在華語文教學方面,馬英九說,大陸還沒開放的年代,世界各地想學華語文的人都跑到台灣學,改革開放後,許多人即使到大陸,之後還是會回到台灣,「許多人發現,台灣學中文的環境好,這是我們的優勢!」

他也指出,目前全球使用繁體中文的人口約4000萬人,有過半數的人在台灣,簡體字則有13億人使用,面對現在簡體中文的強勢,僑委會在海外推廣中文教學教材,會將繁體和簡體字並列,做為學習爭論的解決之道。

接下來的提問時間,馬英九拿著麥克風近距離和年輕人對話,現場歡笑聲不斷。

青年提政策建言,馬英九:社會改革就是這樣來的_img_3

其中有名年輕人請問馬英九對台灣創新力的看法,也好奇他在年輕時候的夢想。馬英九回應,台灣人的創新力不容小覷,許多年輕人在國際獲獎,「但這些得獎之後有沒有商品化?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他舉例,雲林科技大學曾經發明一種透明冰箱,只要人一靠近,門就會自動變成透明色,減低冰箱門打開的時間,以此節約能源。「但無奈沒有廠商想量產,調查後發現,許多人不覺得浪費電是很嚴重的事,因為電很便宜。」

談到過往夢想,馬英九說:「我當然有夢想,有些夢想還已經實踐,但不是要當總統。」他說,自己大三時參加保釣運動,四處奔走,多年後糾紛解決,又例如,年輕時關心中央民意代表的修憲議題,十多年後國會改選,歷史翻開新的一頁。

「歷史條件若是成熟,其實誰都擋不住!」馬英九勉勵大家,夢想和信念是一股穩定力量,將帶著年輕人走,「所以年輕人有夢就去實現,持續參與公共事務,社會改革就是這樣來的!」

之後馬英九興致一來,開始提問與會青年,像是「大家知不知道先前有一份全球強勢護照指數表?台灣目前的免簽國家數有多少?上任又是多少?」「現在目前陸生人數有多少?我上任之前是多少?」在場年輕人有人上網搜尋、有人遞小抄、打PASS,笑聲、尖叫聲不斷,因為只要答對問題,就能夠和總統玩手機自拍。

政府不廢死刑,但會謹慎使用

最後,活動接近尾聲,主持人準備下結語時,馬英九突然插話說:「等等,我還有一個提問!」全場屏息以待,他緩緩吐出:「你們認為,台灣該不該廢除死刑呢?贊成或是不贊成?」突然來了一個爭議性提問,讓在場記者們嚇了一跳。

這時,贊成廢死的年輕人說,死刑是指人民把生命權讓給政府,但他認為,限制行動才是他能接受的範圍,另名年輕人也說,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不應該選擇以牙還牙的報復作為,而是選擇原諒。

反廢死的人則說,做錯事就要付出代價,否則世界就沒有規範可言。也有青年說,自己親人被殺害,法律只判刑兇手14年,後來減刑成8年,最後更出獄。他認為,這是對受害者家屬一輩子的傷害。

聽完之後,馬英九要求現場舉手表決,85名青年中,有26人贊成廢死,46人反對,其他沒有意見。他語重心長地說,自己當法務部長時,三年多任期執行50多人死刑,現在一年大約是5、6人,「死刑使用已經大為減少了,目前政府不廢死刑,但是會謹慎使用。」

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一整天與政府部會官員的近距離對談,在場年輕人直呼過癮,也顯得欲罷不能。會後,許多年輕人聚集一起討論並交換起聯絡方式。對他們來說,政策的討論並未結束,未來將持續監督政府、給予建言,成為政策制定的推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