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這樣的「美食天堂」,要吃到各種異國料理並非難事,但若要認真探討飲食文化,就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下這樣的功夫了。
如果學習世界地理,結合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是不是能夠吸引人來學習呢?中山女高就有地理和家政結合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從餐桌看世界」。
臺灣開設日式、韓式、印度、南陽等料理店,這些料理在臺灣有相當的「在地化」,而中山女高的課程,要讓學生徹徹底底上一堂飲食文化課,親自動手做原汁原味的料理,沒有所謂的「台式口味」。
學生的學習不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從體驗式的學習開始,人們對於吃不會只有吃到飽的需求,更進一步來說,透過飲食,我們學習尊重不同的文化。
(文:Wayne/圖片來源:flickr Michael Stern)
【原文節錄】
家政課也能培養世界觀,文化藏在食材裡
如果世界地理可以透過世界料理來學習,是不是學生的學習動機會更強?
來到中山女高地理課與家政老師合開的課堂上,學生正將微微蓬鬆的麵餅擀成薄片,將烙餅烤到表皮微黃。
另一名組員邊翻炒食材,邊複誦要訣:「食材要完全浸泡在湯汁裡,才會被煮軟。」剛出爐的麵餅香氣混合著不同層次的辛辣在空中交融,溢出教室。水泥叢林中,彷彿出現一座神祕香料古國,路過同學紛紛探頭「聞香」。
進廚房學史地 揉麵糰揉入世界觀
「進廚房要記得一件事,請找到最適合、最順手的工具!」「第五組做得很好!她們發現麵糰在打蛋盆裡揉不開,就拿到桌上揉。」
學生們耳邊響起老師的叮嚀。就這樣揉著、拌著,史地知識、全球意識,也被揉進來了。
中山女高地理科教師張佩瑜和家政科教師張惠琪合開「獵宴——從餐桌看世界」課程,招生海報開宗明義寫著:拓展視野、培養生活美感與世界觀。擁有超過十年地理科教學經驗的張佩瑜,同時也是旅遊作家,已出版多本手繪旅遊書籍,踏遍中亞、土耳其、伊朗、大吉嶺、祕魯、玻利維亞。
【原文未完,請參閱雜誌文章網址:https://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9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