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保護沉默的肝 消滅國病的最後一哩路

從B肝疫苗到C肝口服新藥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5-08-10

瀏覽數 17,200+

保護沉默的肝 消滅國病的最後一哩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消滅國病的年代終於來到了!」好心肝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醫師在2015年世界肝炎日(7月28日)記者會上樂觀宣告。

楊培銘醫師指出,自從1986年7月台灣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以來,29歲以下B肝帶原的年輕人已逐漸減少;而健保給付B肝藥物也超過十年,影響所及肝癌患者減少10%,肝硬化患者更大幅減少20%。現在C肝雖無疫苗,但去年美國核准上市的新型口服藥物,療效超過九成,將是一大福音。

不過,由於目前健保署尚未給付這類口服新藥,患者只能透過專案申請,一個療程平均12週,約需二百多萬元,負擔沉重。好心肝基金會期盼健保署能儘速核准新藥上市,並納入健保。

肝病有國病之稱,台灣成年人B肝盛行率達15~20%,約有235萬人為B肝帶原,C肝患者約有40~60萬人。慢性肝炎與肝硬化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九位,平均每40分鐘就有一個家庭成員死於肝病;肝癌更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殺手的第二位。但其實透過藥物治療,B肝是可控制的,C肝是可治癒的,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為B肝帶原或感染C肝。

好心肝基金會今年1到4月在全台各地為民眾進行肝病篩檢,同時也完成3637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僅有二成國人曾做過B肝或C肝抽血檢驗並且知道結果;四成以上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有B肝或C肝,而這100萬人的缺口,就是潛藏的未爆彈。

更甚者,B肝帶原者確診後,有近半數(49%)沒有定期檢查;C肝確診後,也有三成(32.5%)沒有定期檢查。原因是,沒有特別症狀或不舒服(66.5%),以及太忙沒有時間(28.2%)等。

「肝是沉默器官,即使過度操勞也無怨無悔,但等到自覺不舒服時,卻可能錯失早期發現的治療時機,」好心肝門診中心王世晞院長表示,肝炎若不追蹤治療,20多年後,每年約有20~30%的患者會演變為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約有3~5%的患者會演變為肝癌。

王世晞院長指出,肝病可怕之處即在,發作初期沒有特殊症狀,等到出現腹部不適、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嘔吐、黃疸(如皮膚和眼白呈黃色)、茶色尿等情形才會察覺,但此時疾病恐已惡化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預防「肝炎-肝硬化-肝癌」病變三部曲的最佳方法,就是即刻篩檢(包括肝功能檢查,B肝C肝病毒標記、甲種胎兒蛋白檢查,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等)、及早面對、積極治療。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台灣的肝病以病毒型肝炎為主,常見的B肝多經由母子「垂直感染」而來,水平傳染則為接觸到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而受到感染。治療方式為口服抗病毒藥物,少數需施打干擾素,副作用低。

至於C肝,王世晞院長表示,目前健保給付的傳統療法為長效型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抗病毒藥物,治癒率約有7至8成,但需要打針,療程長(約半年至一年),而且常會出現發燒、掉髮、紅疹、食慾不振、情緒低落等不適副作用,造成部分患者對治療卻步。而近一年在歐美上市的全口服新藥已能突破上述瓶頸,同時達到治癒、根除的目標,這是C肝治療的新紀元。

從B肝疫苗到C肝口服新藥,保肝成功,指日可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