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科技/盡速培養環管人才

駱尚廉
user

駱尚廉

1993-01-15

瀏覽數 9,350+

科技/盡速培養環管人才
 

本文出自 1993 / 2月號雜誌 第080期遠見雜誌

最近經濟發展明顯退潮,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間的相互影響,重新被熱烈提出討論。

回顧台灣過去環保的成績,不難發覺還很少是由於環保部門直接的貢獻所造成,而若干真正環境的改善或突破,居然多半是經建部門主動的配合,或重要經建政策的改變。因此,從環境保護策略去探討其經濟發展的影響雖是需要的,但不如從經濟發展方向去分析環境保護的成效,反更積極與正面。

分析角度取向雖然源自相當複雜的多項因素,但人才訓練的內涵與養成教育的完整性,是左右人的角度與看法最重要的因素。

「永續利用」是新環保觀

主張環保措施應由環保部門統一掌控者,多從較傳統的公害防治觀念出發。環保單位應有能力提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對策與方法,但在防污工程投資不力或受阻的情況下,這種政策會更顯得有心無力與動輒得咎,台灣地區水污染防治便是一例,在政府並無意全力投資污水下水道工程建設情況下,水污染控制要靠行政管制與處罰取締,成效不僅難以彰顯,也會被愈來愈嚴格的污水排放標準影響了投資意願與經濟發展。

針對傳統環保之不足,近來有識之士多呼籲應從資源的永續利用角度去衡量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以宏觀的環境規畫與管理去整體思考與面對環境問題,亦即不再只為環保而做環保,而是事事都能顧及到環保,這種宏觀的取向在自然資源、人力與財力均逐漸匱乏的今日及未來,益發顯得必要,也會使經濟發展更具永續利用的理念。

環境規畫與管理強調,環境保護與經濟政策之推行必須斟酌有限的各種資源,評估現況環境與經濟條件,訂定達成目標準則與年限,翔實探討各種替代方案(註:海峽彼岸及留美學人都用「優選方案」字眼,強調替代的方案必須是更好的,至少在某方面更有優點的,其意義似更妥貼),就各方案所導致的價值後果(Value consequence)與人類福祉後果(consequence of human welfare),設定優先順序,擬定解決策略,並運用有效的管理方法,配合財經措施與教育宣導之力量,來綜合規畫辦理。

在時代需求逐漸改變與環保部門快速擴編之際,環境規畫與管理人才之培育並未及時做好準備與配合的工作。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環管人才缺乏

最佳的環境管理人才,類似其他領域,最好是從資深且肯用心的工程或科學人員蛻變而成,但這在台灣過去向不重視環境保育的情況下,是很難找到幾位。而各校也多未能因應環境的需求,迅速強化環管系列課程之規畫,甚至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教師與課程。

奇怪的是高普考、甲等特考,設有環境管理類科已有許多年了,也錄取了大批公務員進入環保部門與經建部門,但在教育訓練不能配合之下,考題常因出題人而差異甚大。因此,嚴格講這些一下子就占滿員額而該做環管的公務員,絕大多數都不具有足夠的環管知識與能力,也造成該由他們進行規畫與管理的工作,樣樣都委託學校及顧問公司進行。當然就會出現窮於應付各種環境問題的清況了。

當此之際,重視環境規畫與管理教育訓練,提升環境保育與永續利用理念。方能解開環保與經濟對立之結。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