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所(碩一)/李誠範
訪問者:常虹
一、請分享印象深刻的主修?
各學校材料系課程安排不同,學的東西差不多,從課程大綱上可以看出不同學校擅長的領域為何。清大材料注重基礎科目,必修多,強調基礎能力。材料系相較於其他系,學的淺但廣,是一門整合性的學科,物理系的熱力學與量子物理、電機系的電子電路學、化工系的輸送現象、機械系的材料力學、數學系的工程數學,以及最終發展材料系獨有的一套學問:動力學、晶體學與相圖。
材料系與其他系最大的不同是在與動力學、晶體學和相圖。藉由文獻上的資料,可以了解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狀態是液體還是固體、進一步確認原子的排列方式,以及材料要花多久時間才會反應完成。從熱力學可以知道鑽石在常溫常壓的穩定態是石墨,不過為什麼一般我們看到的鑽石都沒有變成鑽石呢?從動力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因為反應的時間需要數百萬年,以人類有限的角度,或許就真的是鑽石恆久遠了,那這就是學材料有趣的地方,拿理論套在實務上,看看合不合理。
二、你覺得貴系給你的專業訓練是什麼?你覺得這樣的訓練在就業市場有什麼優勢和幫助?
以材料系來說,普遍得到的建議是至少要讀到碩士,因為在大學時期學到的大多是理論基礎,等到研究所之後才是實務的訓練,系上畢業三十年之後的學長姐回來,都說系上的訓練很紮實,業界的經理人也說清大材料的訓練很好,我想這與材料系的沉重且大量的必修課有關。
材料系的領域涵蓋金屬、陶瓷、高分子、電子與生醫材料,而且清大材料在業界的名聲不錯,找出路不會是問題。而我相信材料系的人才不該只是尋求好工作,而是要把心思擺在創造好工作。
三、什麼特質,興趣的人會適合念這個科系?
對科學有熱誠,會想要解決問題,這是一個訓練人去解決問題的科系。
對生活中的材料有感覺,例如為什麼腳踏車要用會生鏽的材料?不改用其他的材料?為什麼太陽能的發電效率這麼低?為什麼陶瓷表面的釉料是這個顏色?對生活中的材料有感覺,會想要知道材料的原理,或是想要做一些特別的材料(鋼鐵人!?),會喜歡看discovery的節目,或是科學人雜誌、泛科學等科普資訊。
四、你後悔當初的選擇嘛?覺得選擇這個科系,你改變最多的是什麼?
給一個客觀的數據,在我大三那年,系主任問了類似的問題,我記得是有一半的人舉手,當時的報紙對各大學所做的調查是有3/4的人會覺得後悔,與平均值做比較,清大材料有多達兩倍的人不會後悔所做的決定,這樣想想就很不錯。
對我改變最多並不是來自於科系,而是這個學校給予的資源和與出社會的人接觸的機會,像是一些演講、出國交換和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最重要的是永遠會有比自己更強的人,向這些榜樣看齊,就會激勵自己,與改變自己。雖然說台大的怪物更多,不過當初沒去也不能怎麼樣,重要的是做了決定之後,能不能愛我所做,積極努力地繼續往前邁進,這樣日後的選擇才會多,怎麼說,人生也不是考上大學之後就結束了,還有很長的!
五、為何選擇此系?就讀後和預期有何落差?
其實高中的時候就一直在想要讀什麼系,大概就在準備學測的一個月以前,還是在思考這個問題,知道自己喜歡科學,考慮經濟因素,當時想要找個可以有穩定出路的科系,所以就選擇材料系了;讀了材料系之後才發現這個科系十分的偏向物理,與我喜歡的高中化學差的有點多,不過是越讀越有興趣吧!才發現物理是很好玩的!而當初選材料系是有個小小的夢想,我相信在這個世紀末,人類是可以達成星際殖民這個目標的,因為地球人口太多啦,所以我想要為這件事多做一點,我相信金屬材料在這個方向大有可為,不過我發現系上的教授大多偏向電子材料的發展,是有點失落;那另一點就是我很喜歡材料的微結構,用顯微鏡把材料放大一千倍、一萬倍,會是什麼樣子呢!?哇!太有趣了!
當然這些都是好幾年前的想法,思考會在接受材料系的訓練之後會慢慢改變的,是要慢慢調適與探索,我多少會覺得要求高中決定要選什麼科系有點太難了,畢竟像我自己高中三年就只有讀書和玩社團,啥都不會,上了大學之後才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
六、系上近來是否有重要改變:
系主任非常有心,他就是希望學生進來材料系,將來畢業之後會很慶幸自己當初選了材料系,因此推動了很多新政策,例如業界導師,讓學生有和業界接觸的機會、暑期實習、鼓勵讀書會、小老師制度與領袖才子計畫;大一的材料科學導論改為英文授課,而系上要加入IEET工程認證與提升國際化,未來英語授課的課程會逐漸變多;很多老教授要退休了,新進教授的研究領域將更多元也更前端。
七、系上的同學相處情況:
材料系是大系,一屆一百多人,分兩班上課,因為人多,也容易遇到各式各樣的朋友,但也不容易像高中相處整系很熟的模式,認識多少人就要看個人的喜好。系上有家族制度,就是學號一樣的同一家族,所以這樣就可以認識大二到碩班的學長姐,說不定還會有出社會的學長姐回來一起聚餐唷!系上有非常多的活動:卡K比賽、耶誕舞會…不得不提的是材料系隊超強!運動會、大材杯(全國材料系比賽)贏超多獎回來!
八、學長姊畢業出路:
台灣的理工科出路不錯,只是有點窄,大多數會繼續讀研究所,畢業之後會去台積電工作,但是近年來有些人開始去較為傳統的產業,甚至是尋求不同的方向。
專欄簡介:
UrSchool是一群由熱血大學生組成的義工組織,我們希望能搭起高中生與大學生們的橋梁,讓高中生真正了解各學系、領域的特色、發展與出路,以及適合何種特質能力的人,以免只憑字面上的解讀與憑空想像,甚至僅按照分數選填,而進入與自己志趣、能力不符的學系適才適所必能有為,讓我們一起串接不同領域的人才吧!
UrSchool網站:http://urschool.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