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9時42分時發生芮氏規模6.3的有感地震,震央在花蓮市東方76公里處,深度僅17.5公里,屬淺層地震。也正是因為震源不深之故,全台各地都感到明顯搖晃,長時間又劇烈的上下晃動,讓許多正在上班、上課的民眾膽顫心驚。
地震無法預測,突如其來的震撼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在這個毀滅性嚴重、又沒有辦法做好心理準備的天災下,瞬間發生的災害往往是造成重大傷亡的關鍵原因。
因此,隨時做好心理準備、在地震發生的瞬間即刻戒備,是我們平時就該有所準備的反應能力。《遠見》歸納了地震時保命的5大法則,只要方法用對,可以大大提升在災難時發生的生存率。
1、地震時:不要用手機
在Facebook崛起、智慧型手機普遍後,許多人在地震發生的那個當下不是想著該如何避難,而是馬上拿起手機PO文「地震,好大!」本末倒置的發文時機不僅可能危害到自己生命,也顯示低頭族手機成癮的嚴重程度。
也許是為了搶快,希望是朋友群中第一個發文強調地震的人;也可能歷經921地震的震撼,讓許多人對輕度搖晃的地震絲毫不以為意。但每當地震發生時,你無法預測它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你應該先想著如何逃難,當一切都平穩時,再發文也不遲。
2、在室內時:保護頭部,躲於樑柱旁、桌子下
地震時傷亡慘重的最大原因,除了因震波而引發的火災外,最嚴重的便是因鋼筋水泥砸中頭部而造成的傷亡。因此在地震發生時,為避免水泥塊砸中頭部昏厥,我們該以雙手或包包保護頭部,減緩被砸所造成的傷害。
而建築物的樑柱,是一棟房子本身最堅固的地方,樑柱周圍的泥塊也較不易剝落;此外,在桌面下,是能正確保護身體不受掉落物砸傷的地方,一旦遭逢最嚴重的房屋倒塌與擠壓,至少在桌下還能有空隙活命。
3、在室外時:逃至空曠處,避免站在大樓外牆下
在地震時若人身處戶外,你應該盡速至空曠處避難,如公園、大樓中庭、廣場,千萬要避免站在大樓外牆下,以免遭搖晃剝落的磁磚、招牌砸傷,並隨時觀察周遭環境狀況,準備逃命。
如果地震發生時正在開車,應該減慢速度並靠邊停車,躲在車內待地震結束後再繼續行駛,且小心因地震所產生的崩塌、地裂狀況。
4、在家中時:馬上開門、關瓦斯、不搭電梯
如果地震時人正在家中,應該盡速把門打開,並且將瓦斯關閉,門打開係因避免因門框變形導致大門無法開啟避難,瓦斯的關閉也能減少因瓦斯管線破裂而造成的火災。
地震時更不應該搭電梯避難,因為突如其來的餘震,恐怕會造成停電或繩索斷裂,導致更嚴重的受困窘境。
5、不要驚慌、怕丟臉,勇於避難
在辦公室、教室的上班族與學生,在地震發生時的當下通常都是坐在位置上原地不動,繼續看電腦、照樣寫作業。他們能如此不動聲色的原因大部分不是因為「地震已稀鬆平常」,而是「驚慌」或「害怕丟臉」,因為若大動作跑到室外或躲至桌下,可能會成為他人的笑柄,這情況在學校尤為明顯。
在災禍來臨時,保命應是首要重點,不要因為擔憂他人嘲笑而選擇故作鎮定,當真的發覺事態嚴重時,後果往往不堪設想。與其在意別人的眼光,倒不如自在的做自己,生命比任何事都還重要。
-----------------------------
當重大地震發生,保持鎮定是很重要的一點,如果因為驚慌失措而導致亂了手腳、判斷錯誤,都有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最重要的是,學會觀察地震情勢,並依所在地點不同而作出不同的判斷,如果沒有立即危急,就該就近待命,而若情況緊急,趕緊逃離危險區域是唯一方法。不要緊張,靈機應變,都能夠增加活命的機會。
(圖片來源:rocketnews24、sciencedaily、f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