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五、六年級生來說,民歌西餐廳一定不陌生,在當時曾是年輕人社交的天堂,在1970年至1980年代達到了高潮,歌手們自彈自唱的形式,持續的傳承下來。
1990年代,因KTV文化席捲全台,年輕族群的娛樂從「聽歌」變成了拿麥克風「自己唱歌」,紅極一時的民歌西餐廳,紛紛結束營業,唯獨1991年創立的「天秤座」,迄今仍屹立不搖。
老闆感嘆時代的變化,「以前的客人,只要歌手一站上去,所有餐具放下來,唱完一首歌一定會全場鼓掌。現在的聽眾沒人拍手了。」
當民歌現場彈唱的形式已不再流行,老闆沒有想過將餐廳轉型,他說「如果一切都變成新的,有人想回味舊時青春,就無處可去了!」
(文:Wayne/圖片來源:flickr jadepalmer)
【原文節錄】
重溫青春,回到那個自彈自唱的年代
這些民歌西餐廳,唱的儘管不一定是「民歌」,而是國語流行歌曲。然而,「自彈自唱」的形式,卻持續傳承下來,仍受歡迎。
然而,1990年代,KTV文化席捲台灣,年輕族群的娛樂從「聽歌」轉而變成「自己唱歌」,紅極一時的木船、木吉他、吉普賽等民歌西餐廳,紛紛結束營業。唯獨1991年創立的「天秤座」,迄今仍屹立不搖。
這兒,也是當前樂壇天王之一蕭敬騰未成名前的駐唱小窩。
那年代幾乎人手一把木吉他
週間下午走進天秤座,垂掛的吊扇、餐桌的桌邊燈與挑高天花板上的壁畫,都可看出老派台式西餐廳的氛圍。
駐唱歌手在透明玻璃圍起來的小舞台唱著歌,客人卻僅有兩三桌,讓歌聲顯得有些寂寞。
天秤座副總經理、同時也是股東的莫強說,這幾年的來客數當然大不如前,但還是有許多四五年級生喜歡來此重溫青春。
同為五年級生的莫強更從高中就是駐唱的專業歌手,曾在木船唱過,主持人吳宗憲、製作人袁惟仁都曾是他在木船同期的歌手。莫強回憶學生時代,班上同學幾乎人手一把吉他。
「那個年代沒有網路,年輕人的娛樂就是去西門町聽聽歌,只要110元,喝杯紅茶就可以聽一整天,」莫強回憶,當時,當紅的國語流行歌曲如〈讓我歡喜讓我憂〉〈大約在冬季〉等,一天要唱上五六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