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掌握乘客生死!航空公司該避免機長蓄意墜機的3個方法

【時事話題】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15-03-27

瀏覽數 39,900+

掌握乘客生死!航空公司該避免機長蓄意墜機的3個方法
 

德國之翼航空墜毀,造成149名乘客(1名副駕駛不算在內)不幸罹難的事件令人震驚,當大家在猜測失事原因究竟是機械故障還是天候異常時,最不敢為人所相信、也是一般人不願去假設的「駕駛蓄意使飛機墜落」,卻在法國檢調單位查證黑盒子時確認了這個事實。這個令人悲慟的結局,恐怕令所有家屬都難以接受。

因為這起事故,造成數百個家庭因此破碎,必須面臨喪失至親、痛失愛人的感受,不僅原有的家庭和樂、團聚時光被剝奪,還得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與煎熬,而追根究柢,失事原因竟然出自於駕駛的恐怖行為。這種想死,卻又故意拖人陪葬的行為,無疑是世界上最喪盡天良的罪刑之一。

掌握乘客生死!航空公司該避免機長蓄意墜機的3個方法_img_1

根據調查,德翼航空副駕駛員魯畢茲(Andreas Lubitz)在趁正駕駛離開駕駛艙如廁時,刻意將艙門上鎖,而在10分鐘內下降約3萬呎,由於過程不算急促,乘客幾乎在最後一刻才察覺。

在正駕駛預想破門進入未果的情況下,飛機以時速近900公里的速度直撞山壁,飛機瞬間爆炸解體,才形成失事現場機身殘骸如碎片、乘客屍體幾乎灰飛煙滅的地獄般景象。

先不論副駕駛的動機為何,是憂鬱症發作、利益糾葛、報復,還是單純心理異常,會受最大責難的,恐怕還是副駕駛的父母,面對社會龐大的輿論壓力,生活肯定並不好受。

這種不顧家人可能遭受的社會譴責、罔顧150條無辜性命的不定時炸彈,是航空公司最該避免、也亟需辨定的當務之急。

掌握乘客生死!航空公司該避免機長蓄意墜機的3個方法_img_2

圖說:飛機墜毀於阿爾卑斯山區,機身完全面目全非,乘客屍體已不復見

該如何防止「人為」墜機再度發生?航空公司也許能有以下辦法:

1、每年心理素質判定

一般航空公司,在錄取飛行駕駛員之前,都會有詳細的生理、心理層面健康檢查,包含有無憂鬱症狀況、會導致飛安的重大疾病等,並且透過一連串的考試、測試等,才能達到符合駕駛員錄取的基本條件。

在駕駛員錄取後,大部分航空公司都只會在每年例行性的檢查中確認健康狀況,但心理層面的心理測驗則不會再複檢。在這個過程中,駕駛員的心理狀況是否會有任何變化?航空公司顯然無法完全把握。

掌握乘客生死!航空公司該避免機長蓄意墜機的3個方法_img_3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2、駕駛艙至少必須有兩員在內

在911恐怖攻擊過後,為了防止劫機意外再度發生,現形的駕駛艙多半是採用連手榴彈也無法破壞的堅固艙門,一旦外界人員想要進入,就只能透過對講機請艙內駕駛開門,或手動輸入密碼進入,不過,若是駕駛員刻意將艙門「反鎖」,外界的人再怎麼樣也無能為力。

由於心理因素難防,若保有駕駛艙至少有兩名機師的狀況下,則更能降低蓄意墜機的發生率。

若必須如廁,可以請另一名機組員(可能是座艙長)至駕駛艙待命(長途的航班中,則通常會有第三名副駕駛),在部份的國家與航空公司,「駕駛艙必須同時至少有兩名組員在內」為強制規定,但不是所有航空公司都有此機制(台灣目前只有華航有)。

3、艙門反鎖機制可再研議

這起德航事故發生之前,若正駕駛能及時輸入密碼進入艙內,相信能夠正確有效的化解危機,但因為艙門被反鎖,導致有密碼也無能為力。

也許這個設計,當初是為了全面保障駕駛的安全,但太過防範的結果,反倒會被有心人士利用。

已有密碼為何還要設定能從內部反鎖?如果是怕被歹徒脅持劫機的話,駕駛員應該有強烈的意識灌輸不得透露密碼,因為一旦透露,飛機墜毀後的傷害可能更嚴重、犧牲也會更大。

掌握乘客生死!航空公司該避免機長蓄意墜機的3個方法_img_4

因為駕駛員蓄意而導致飛機墜毀的事故不只一起,1997年,勝安航空由印尼飛至新加坡的航班,以極不自然、超越音速的速度俯衝下墜,造成飛機在空中解體,104人罹難,美國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認為是機長蓄意造成。

1999年,埃及航空由洛杉磯飛往開羅的航班,急落在大西洋上,造成217名人員死亡,肇因為備勤機師作出與正駕駛完全相反的飛行舉動;2013年的莫三比克航空,也是因為副駕駛被正駕駛鎖在艙外,而導致的嚴重事故。

空難,是讓人最不樂見的意外事故,而當失事原因竟是「人為故意」時,恐怕更是令人難以承受。航空公司除了要對駕駛的狀況有更審慎的評估外,也要在各方面避免類似事故再度發生。

掌握乘客生死!航空公司該避免機長蓄意墜機的3個方法_img_5

(部分空難圖片來源:airlive.netrunwaygirlnetwork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