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的空氣中,瀰漫的是機遇的味道。重大的國家政策、未來的產業發展、各省市的目標計劃,均在兩會中嗅得到新機。
在區域經濟發展上,「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是中國三大國家級王牌計畫。
在產業發展方面,「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皆是首度被提升到國家高度的新名詞。
在各省市推進的計劃上,最受關注的是「滬津閩粵四大自貿區」。而在這些國策及計畫中,幾乎每一項皆有台灣及大陸台商可以參與之處。
「一帶一路」,是中國面向全球的國家戰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一帶一路將從海陸空全方位貫通中國的東部、中部和西部,改寫內地當前「東快西慢、海強陸弱」的格局,並通過提供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台,串聯起亞太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目前中國已有31個省市自治區提出「一帶一路」的相關計畫。
京津冀一體化,指的是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發展一體化。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北京市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特別指出:「京津冀一體化計劃首先將從交通、產業、生態環保三個領域實現一體化。」
在交通上兩市一省如何融為一體?天津市代書記黃興國舉例指出,天津計畫在北京南站、河北保定及廊坊等12個城市設立了候機廳,只要在各地辦好手續,便能到天津機場直接登機,十分方便。同時,天津也計畫在河北及北京設立了10個入水口,只要在各地辦好手續,便能在天津港裝上集裝箱,再運到世界各地。
長江經濟帶,指的是推動從長江上游、經中游到下游的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推進長江流域的新一輪合作。
(圖:南京市市長繆瑞林)
作為長江經濟帶中的重點省會城市,南京市市長繆瑞林表示,南京要在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中積極作為,首先將加快建設長江航運物流中心,進一步建設物流園區,黃金水道建設一期今年基本完成。其次是全力推動江北新區建設,把江北新區打造成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支點和全新增長極。加快寧鎮揚(南京鎮江揚州)同城化,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的發展。
中國製造2025,指的是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在中國工程院150多位專家花了一年半時間進行戰略論證的基礎上,工信部又花了一年多時間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中國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
「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綱要,主要內容大致包括:一是強調創新驅動,二是質量為先,三是綠色發展,四是結構優化,五是人才為本,」苗圩說。
「互聯網+」,指的是發展網路經濟。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CEO馬化騰在記者會上進一步闡述,「互聯網+」其實就是說,利用互聯網的平台,利用資訊通信技術,能夠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全新的領域創造新的生態。
「互聯網+」這個新名詞初步可以理解為一個「公式」,也就是互聯網加上傳統產業後,所形成新的業態和經營模式。譬如,「互聯網+零售=電子商務」,「互聯網+通訊=即時通訊與社交媒體」,「互聯網+教育=線上教學」等。諸如此類,既是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也會誕生新行業與眾多的新機會。
滬津閩粵四大自貿區,指的是「上海自貿區」「天津自貿區」「廣東自貿區」「福建自貿區」。
上海自貿區日前已獲批從此前的28.78平方公里,擴展到現在的120.72平方公里,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兩會上強調,2015年金融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上海自貿區還會有一些重大舉措。
同時擔任天津市長的黃興國表示,天津自貿區發展首先是複製上海的成熟經驗,但在包括自貿區設定範圍、行政管理體制、金融等方面,天津會有自己的創新。
而廣東省省長朱小丹介紹,廣東省就設立自貿區已做了一定的安排。第一,廣東已擬定自貿區管理辦法;第二,已設計自貿區管理架搆,包括成立自貿區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在廣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橫琴三個片區各自建了管委會。第三,廣東將全面謀劃馬上在自貿區啟動實施的各項改革措施,包括向三個片區全面下放審批權限,簡政放權;在三個片區更大力度地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
「我們關注福建自貿區即將掛牌成立,」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表示,現在工商總局正與福建省政府密切聯繫,進行調研,適時出台支持福建自貿區的相關政策:「我想這有利於閩台的合作。」
掌握並理解這些王牌計畫,便掌握了中國下一步想做的事,以及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