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從2005年7月進行匯率改革後,隨著經濟快速起飛,以及各種金融政策的開放,讓人民幣一路升值,根據國際結算銀行的資料統計,截至2014年底,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升值超過48%,換算下來,每年平均升值約5%。
由於人民幣已持續升值達9年多,升值態勢是否會出現改變?投資人還可以擁抱人民幣的商品嗎?
保德信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李秀賢分析,雖然今年2月人民銀行降準,讓人民幣對美元匯價陷入短期的亂流,然而盤點國內8檔人民幣貨幣市場型基金,根據Lipper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31日,無論是3個月、6個月、1年的報酬,都是正成長。
另外,根據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2月24日發佈的調查資料顯示,56位金融業首席經濟學家(含銀行、券商)都看升人民幣,而且一路看升至2019年。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認為,中國將於2019年晉升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人民幣將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之一。
隨著中國轉向內需、人民幣加快國際化腳步,長線將呈現「緩升」局勢。另外,全球對中國股、債配置偏低,隨著貿易結算、交易需求節節高升,人民幣結算交易比重持續向上走,加上投資理財需求,讓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商品將蓬勃發展。
李秀賢強調,目前人民幣利率優於美元、歐元及英鎊等貨幣,風險也低於紐幣、澳幣、南非幣等高息貨幣,投資人民幣有機會享較高息收,投資人除可掌握利率和匯差機會,還可降低承擔股票、債券價格波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