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次考試考得如何呢?考幾分?」相信這句話,在台灣應該不陌生,有些孩子回答支支吾吾,有些則很驕傲地回答。不過在荷蘭,你絕對看不到這樣的狀況。
同樣是學習,荷蘭給孩子更多的學習空間,孩子才會更願意學習,且學得更好。如果訂定兩週內必須教完10頁教科書,這種教條式學習,不是荷蘭的方式。
教學雖採自由啟發方式,但絕不會放任,也會驗收成果。在荷蘭以考試來驗收老師的教學是否有問題,而台灣剛好相反。不少台灣學生都認為,讀書是為了考試,但荷蘭覺得太強調成績,也會過於強調訓練「考試的技巧」。
學習是建立在好奇心、找到成就感之上,在荷蘭,我們確確實實看見了孩子快樂主動學習,並找到學習樂趣,這才是學習的本質!
(圖片來源:flickr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原文節錄】
考試是驗收老師,不是評量學生
魏肯博在荷蘭教育界極具影響力,他指出,學習不能填鴨,啟發學生好奇心、找到成就感,才是教育核心的精神。
烏特勒支市(Utrecht)位於荷蘭地理位置的正中心,是鐵路交通的樞紐,通常荷蘭政府公家機關的地點設在海牙,學術研究機構或非營利組織的辦公處,就在這裡。2004年時,曾代表荷蘭出席聯合國,演講荷蘭教育政策的初等教育委員會政策顧問魏肯博(Mark Weekenborg)接受《遠見》專訪。2008年,他建議設立教育委員會,做為政府與校方間的重要橋樑,在荷蘭教育界有相當影響力。
來到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一樓大廳全是落地窗,像進入明亮時尚的咖啡廳,自由,輕鬆的工作氣氛,正如同荷蘭教育的氛圍,讓孩子在自然、輕鬆與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給孩子更多空間學習,才會更願意學習,且學得更好。如果訂定兩週內必須念完10頁教科書,這種教條式學習,不是荷蘭的方式,」魏肯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