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日前在彭博商業周刊撰文,驕傲公開身為同性戀的事實,坦然勇敢的出櫃宣言,掀起全球民眾的支持與肯定。更在這開放的社會下,讓同性戀者逐漸被世人接受,包容每個人自由追求愛情的權利。
在台灣、韓國等許多亞洲國家,由於民風純樸保守,對新觀念較不開放(雖然近年來已有好轉),整體社會對於接受同性戀的程度,遠不及歐美國家的自然豁達。正因如此,台灣有許多人不敢在大眾面前公開承認身為同性戀的事實,深怕旁人對自身投射異樣眼光與詭異標籤,而活在自我壓抑的陰影下。
為什麼他們不敢說?家庭占了很大的關鍵。
我們從小被灌輸「男生愛女生」、「女生愛男生」的觀念,也在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的環境下生長,自然會養成正常的男女關係,但也因此,少部分性向與其他人不同的孩子,便不敢勇於跟父母坦白,深怕讓家長知道了,恐怕會因此深受打擊,甚至鬧出家庭革命。
同性戀成因很多,有的是先天基因影響,有的則是受後天環境的渲染所致。在早期,同性戀甚至被歸因為精神疾病,讓同性戀者難以啟齒,更甚者,還有為了迎合大眾的觀感,而違背自身意向,與異性結婚者大有人在。
但現在還有少數台灣人,無法接受自己兒女是同性戀者的事實,部分家長會擔心、害怕,並且會嚴加教育孩子正確的性向觀念,更嚴重者,撕破臉、斷絕血緣關係、將孩子趕出家門的難堪例證也不在少數。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不該因自身性向與他人不同,而失去了相愛的權利。也許一開始,孩子的坦白會讓家長難以接受,但與其批評、責罵,倒不如選擇鼓勵孩子,肯定他的勇敢,設身處地的為他想──因為唯有家人的支持,才是同性戀孩子勇敢抬頭站出去的關鍵。
有些家長在得知孩子是同性戀時,會憤怒、焦躁、憂慮,責怪自己教的不好、沒有讓孩子走上正確的感情路,單親家庭家長更容易歸咎於自身的婚姻不美滿,不斷自責、懊悔,難過自己所犯下的錯。
事實上,同性戀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現,喜歡男人或女人,不會輕易因環境而改變。但如果因此疏於關愛、照顧,那就是父母最大的不是。因為不論如何,每個孩子就應該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而不是因性向而選擇愛不愛他。
不要管鄰居、親友會怎麼胡言亂語,開明的人,會自然的去理解,而古板的人,無論你再怎麼解釋也是枉然。
養兒防老早是過去的舊式觀念,傳宗接代更是傳統到不行的刻板印象,家長與其擔憂這個話題,應該要學習正確的養老與理財規劃,才是愉快渡過下半輩子的最好方法。
(圖片來源:bernardgaynor.com、wordpress.com、globalnews.ca、huffingtonpost.com、sla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