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群眾募資愈來愈夯。繼募資平台flyingV「割闌尾計畫」成功募集1200萬元,10月嘖嘖平台上的「Stair-Rover」8輪滑板專案更創下超過3900萬的募資記錄,群眾募資儼然成為新潮流。
然而,要在募資平台上籌到資金,並非一蹴可幾。今年10月出版,由歐洲創投資訊網站「天使新聞」(Angel News)的創辦人暨執行長瑞絲.摩格(Modwenna Rees-Mogg)所著的《群眾募資第一本實戰寶典》,提出了以下幾個投入前值得思考的重點:
1.平台選擇
想投入群眾募資,第一步就是要找一個適合的募資平台。在台灣。主要是以預購承諾或專案型的募資為主,但在國外,則有債權型群眾募資、股權型群眾募資、社會企業型群眾募資、專業型群眾募資等,必須先釐清自己需求,再找尋適合平台。
除了平台類型,瑞絲.摩格建議募資人可以多做功課,比方該網站上群眾募資方案類型、募資提案成功率、募資費用及其他成本、募資限制、提案所需資料、服務彈性、贊助人規模與類型等,都可以列入考量。
2.募資金額
決定平台後,必須思考自己想利用這個平台籌募多少款項,達成率有多少?資金要用在哪些方面?募資會花多少成本(有些平台會收手續費,拍介紹影片也要成本)?此外,也需設想好對於贊助人有哪些回饋方案。
3.專利保護
群眾募資優點眾多,但可能不適合沒有能耐保護自己智財權的小公司。因為群眾募資必須把專案內容放在公開平台,比方設計版權與商標等,可能遭到他人剽竊創意,以致涉入複雜的法律糾紛。因此作者建議,要把所有智慧財產都登記註冊完畢,再進行群眾募資。
4.時機
在「時機」方面,一要考量選擇何時提案,二要選擇募資期間的長短。在選擇提案時間上,作者建議要避開大家都會出門的大型節日(如過年或聖誕節),以及自己會很忙的時間(比方新生兒初生)。因為在募資期間,募款人必須全心投入,積極回覆潛在贊助人的各式提問,很難一心兩用。
5.你的個性
「你本人個性,跟要募集的事業或專案一樣重要!」瑞絲摩格表示,群眾會資助同類型的人,因此天性內向害羞、不喜歡社交的人較不適合群眾募資。而且由於在公開平台上,網友的讚美與批評都很直接,生性敏感、神經纖細,或耐挫力不夠的人,在投入前最好也先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