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商成功,台灣才處主導地位

高清愿
user

高清愿

1992-09-15

瀏覽數 11,350+

台商成功,台灣才處主導地位
 

本文出自 1992 / 10月號雜誌 第076期遠見雜誌

目前台灣的經貿實力遠超過大陸,兩岸的經貿往來提供台商廣大的市場腹地、廉價的勞動力,帶給台灣廣大的商機。

雖然台商到大陸投資,在外貿上勢必與台灣形成競爭,但說穿了都是由台灣企業自己競爭,整體而言是由台灣主導,利絕對大於弊。

台商到大陸投資的理由不外:第一,利用大陸豐富資源、廉價勞工,以增強國際競爭力;第二,占領大陸市場。可以說台商到大陸投資是做產業升級及產業國際化的動作,怎麼會有產業空洞化的謬論呢?

試想當年在台北公司逐漸將工廠設在台北縣或其他縣市時,台北市是否產生了產業空洞化的現象?

機不可失

兩岸人民本有血緣關係,在經濟上又處互補互利的條件,擴大兩岸經貿往來,對台灣及大陸都將有深遠影響。希望兩岸政府都能順應民意,讓經貿關係正常化。

政策上,應維護台灣對大陸經貿的優勢,確保台灣在兩岸經貿中,各種產業處於主導地位。政府應以遠大的眼光、開明的作法,促使台北成為大陸經濟、貿易中心,高雄、基隆、台中成為大陸出口港,使大陸各公司的母公司或總公司都在台灣。

政府應意識到大陸是台灣企業的重要市場;若政府開放投資太慢,大陸廣大的市場將可能被日、韓、歐、美等國搶先占領,因此政府各單位應改變牽制心態,積極開放並鼓勵業者經營大陸市場。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政府除了擴大開放廠商到大陸投資外,更應儘早開放三通,以降低台商成本;也該儘早開放台商的成品、半成品運回台灣,使台灣成為大陸的經濟、貿易中心,使高雄、基隆、台中成為大陸的出口港。

政府除了管制措施外,更應該積極利用金融體系、半官方體系(海基會等),「輔導」及「照顧」台商在大陸的營運,以確保台商投資成功。台商成功壯大,台灣才能在兩岸經貿上處於主導地位。

政府應儘可能擴大兩岸相互往來交流,讓兩岸人民及官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智慧判斷,以求確實相互瞭解,並建立互補互利的結合模式。

今年年初鄧小平曾帶領中共各級幹部到深圳、珠海等特區鼓勵改革。若台灣政府可以讓中共官員(甚至鄧小平)到台灣參觀,以台灣經濟成就遠超過深圳、珠海,相信對兩岸關係有正面的影響。

另一方面,兩岸經貿愈來愈頻繁,至少訂立大陸政策的台灣官員應能親自到大陸瞭解、體會大陸現狀及發展,以制訂正確的大陸政策,打破兩岸隔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