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國立中山大學物理所/陳廷鴻
實習單位:有物報告(yowu Report)
【實習心得】:
與有物的第一次接觸
要從去年12月談起,無意看到台大新創公司媒合會,想替最後半年增加點刺激,磨練磨練,希望趁此多了解產業,否則連工作是啥都不知道。
那天一到攤位看 Michael 與 Leslie 兩人坐著,會場鬧哄哄的,怎有種園遊會感覺。
「你看過有物嗎?」Michael 第一句就劈頭問
「有。」(好險前一晚有研究)
接下來就輕鬆聊聊,說些我的看法,事先準備研究是需要的!有些人到現場一間一間問,時間就這樣流逝,有點可惜。
剛進去懵懂無知,試著寫些短篇文章,大概300~400字,Michael 會幫忙修改,討論文章的優缺點,我的第一篇跟野比大雄的考卷一樣慘烈,一度懷疑中文是我母語嗎?現在回頭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 對題材沒有感覺
• 文字掌控能力
• 文章結構薄弱
• 邏輯思維不夠縝密
不會寫,多寫總會學會吧!
實習生固定週三交兩篇,我強迫自己早1~2天交,而且一定要多交1到2篇,上網找些寫作技巧介紹。過了2個月,挑戰寫長篇文章,無論是文章結構、論點、市場資訊,還好作者們都會給予建議,讓文章品質更好。我的第一篇作品──「摩爾定律越跑越遠,四大半導體商聯手追趕」
刊出前一晚緊張到睡不著,擔心文章論點不夠扎實,會被砲轟,畢竟有物讀者都很厲害,臥虎藏龍啊!萬萬想不到,我第一篇文章被《數位時代》轉載,我簡直是爽翻了,也因此相當開心!
沒有不能,只怕不敢
從一開始寫短文,到寫長文,但對有物印象最深的是自由發揮、成長的空間,甚至可以說是挑戰自己。
基於「傳達言之有物的想法」的理念,我去邀請前殼牌石油台灣區總經理田臨斌 (Roy)先生分享自己在職場上的經驗,變成六篇系列文,Michael 也讓我去負責這項專案,從接洽、文章編輯、行銷文案設定等等。後來Roy文章還被《今週刊》、《商業周刊》轉載,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慢慢的,我開始負責「有物報告」的粉絲團經營:寫短文、練習抓住讀者胃口,分析流量來源,測試發文時間。不知不覺的對社群行銷有點心得,文字掌握度變好了,對於產業也開始有點理解。
在新創公司還有個好處,可以認識很多台北創業圈內人士,而且每個人都充滿能量,大家內心中都想要改變些什麼,或者為台灣做些什麼。彼此都知道創業有多苦,每天醒來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親眼觀察創業的艱難,以及認識許多高手,我認為是無形的收穫。
有物畢業考
前不久「有物報告」舉辦第一次論壇,我接下這次論壇統籌,是我第一次舉辦論壇,第一次就舉辦收費、目標設定破百人的論壇,起初我腦中呼喊著「也太有挑戰性了吧!」。
「還沒死,就活得更刺激一點!」,上網找些舉辦活動的企劃書、步驟,BUT!一開始跌跌撞撞不知道該怎麼辦,還好其他實習生都很有經驗,靠他們才讓論壇籌辦上軌道,大家一起做手工摺節目單、討論分工、宣傳、贊助商接洽、海報設計等等。
「有物論壇」似乎變成實習生的畢業專題,因為大家接下來有各自目標,出國交換、出國比賽、就業、研究所。回頭想想,論壇時間點真的很好,離開前一起完成一件大事!
實習,進入社會前的練習
我總共在有物待了278 天,寫到這我還打開個人行事曆,看著過去9個月的行程內滿滿的「有物、有物、有物」,感覺時間真的過滿快,哈哈!
整理一下在有物報告我獲得些什麼:
• 與產業專家磨練分析
• 工作的思維、模式(我個人認為這很重要)
• 編輯、文字掌控
• 社群行銷
• 創業體驗
• 活動籌辦
• 最後,也最重要,認識一群很厲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