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眾多的嬰兒潮世代還有二十年就要退休,這股壓力已在富裕國家打破老人依賴社會的舊觀念。
去年,日本的本田汽車公司發表了出人意表的數字;每輛本田汽車的製造成本中,有八十七美元是員工的退休金。該公司公布這項數字的目的,在於反映日本社會的危機。
退休金拖垮公司
公元二0一0年時,日本將成為全球頭髮最白的國家之一--一八%的人口在六十五歲以上。世界銀行研究指出,二十年後,日本的社會福利支出受高齡化的影響,占GNP的比例,將提高到二六%。在這個員工流動率低,以公司為家的社會,企業一直擔任照顧員工餘年的角色。現在,這一點卻成為許多日本企業的隱憂,怕退休金拖垮公司營運。
公元兩千年,日本、歐市、北美國家退休給付的總額將達十一兆美元的天文數字。
而許多完全由社會福利來支應老年生活的已開發國家,則早就窘態畢露。法國和義大利已開始挪用原本應用於社會建設的經費,來支付老年年金。
十年前歐美學者開始呼籲大家注意這個問題,社會反應淡漠,但十年來,問題日漸暴露,嬰兒潮世代已然瞭解,不未雨綢繆就晚景淒涼。觀念的改變,也帶動了提早規畫退休制度的建立。
愈來愈多美國企業提供固定繳款計畫,由公司對員工個人的退休存款提供部分相對基金;在某個上限內,你存得愈多,公司提撥的支助也愈高,員工進而可以運用這筆資金在金融市場操作,用錢滾錢。不過,規定要五十九歲以後才能動用,藉此,企業鼓勵有工作能力的人提早規畫退休,同時也獲得政府減稅優待。
台大外文系畢業,目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教的林燕慧,因為學校提供薪金五%的退休相對基金,她和先生才開始規畫三十年後的財務。
從一九八一年至今,全美加入類似計畫的人,已有三百萬人。在英國成長則更快;五年之內,人數增加超過四百五十萬人,顯示這個社會福利元老國家的百姓已有高度警覺--與其靠那如缺腳板凳的社會福利,不如靠自己預備老年生活。
法國和瑞士,則在最近才開始這種制度,預估也會有快速的成長。對於邁向高齡化的台灣,這也是未來的趨勢。
高齡化國家另覓生路
更有趣的是,二十年後仍然擁有雄厚青壯人力的開發中國家,可能會成為高齡化國家老年經濟的重要支撐。
目前歐美地區的國民儲蓄有往開發中國家投資的趨勢。因為這些地區生產力與經濟均快速上升,投資報酬率相對提高。法國民眾五0%的儲蓄,已放在海外金融市場。
經濟學人雜誌指出,等到各國法令更開放,退休基金可做更自由的投資組合時,大量的退休儲蓄金可能自歐美流入開發中國家。這些資金有助於提升當地經濟,而開發中國家眾多生產人所賺的錢,有一部分再流回歐美國家,稍可彌補老年化社會供養不足的空缺。在目前一片銀髮危機中,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