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繁體字的力量!台灣文化前進馬來西亞書展

讓世界看見台灣文化

王美珍
user

王美珍

2014-07-24

瀏覽數 22,950+

繁體字的力量!台灣文化前進馬來西亞書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圖說:馬來西亞海外華文書市書展-文化部長龍應台以及與會貴賓。)

有句話,我們從來都不陌生:「讓世界看見台灣」。每當諸種達人在世界競賽得獎,媒體通常以此作結;每當政治人物發表演講,也通常以此作為國家願景。然而,在艱難的外交處境下,要讓世界看見台灣,有多麼不容易?

曾有一個外交官私下透露,台灣的駐外使節即便平時奮力與各國打好關係,遇到中國的強勢排擠,仍感到許多無奈。某國際外交場合,台灣代表與各國代表同坐一桌,相談甚歡。然而,一位外國代表不顧私交,突然告訴台灣代表:「請你現在立刻離開。」原因是,「中國代表要來了。」 這是台灣的外交現實,連一個位置,都無法保留。

雖然眼下的島內因人們對政治的不滿,呈現一片前途唱衰氛圍,然而,台灣的文學、電影、音樂的感動能量仍然未減,甚至逐步在世界開疆闢土。

即將於7月25日於吉隆坡登場的馬來西亞海外華文書市書展,就是一項重要的觀察指標。 馬來西亞海外華文書市去年創下71萬參觀人次,已成為東南亞最具規模的圖書展售會。此次,文化部整合國內300家出版社,並首次加入音樂、影像等元素宣傳台灣文化,力拼文化輸出。

馬國華文市場台灣市占40%  勝過中國居當地龍頭

「如果以文化作為疆界,馬來西亞就是我們的同胞!」文化部長龍應台說。馬來西亞市場的特殊性為何?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林載爵表示,馬來西亞有600多萬的華人人口,是東南亞華文交流重鎮,當地華文出版市場,來自臺灣圖書就佔了40%,高居龍頭,甚至勝過中國大陸的30%。

這個數字背後,有著更耐人尋味的力量。因為,早年馬來西亞的華人,閱讀的是繁體字。1980年之後,馬來西亞因為與中國建交,官方已強制推動簡體字。然而,即便當地政策轉向,卻未曾撼動讀者對臺灣文學的喜好。

本身是馬來西亞華僑的聯經出版社總編輯胡金倫說:「童年時的課本、從小到大讀的書都是繁體字,現在20歲以下的年輕人,雖然受的是簡體字教育,但是繁體字仍然都看得懂。」因此,當地的華人報紙,即便內文是簡體字,但標題仍然維持繁體字,形成一種特殊的華文現象。

繁體字在當地造成的影響力,也讓馬來西亞成為台灣出版輸出的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台灣圖書出版品每年有將近16外銷至馬來西亞,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出版外銷市場之一。

從尋找中國性到台灣性 馬華交流火花多

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表示 ,早期的馬華作家,來台灣是為了尋找「中國性」,然而,三、四十年來,台灣文學早已發展出強烈的台灣性,台灣的民主文化與自由主義精神,已成為台灣文學最大的特色。 

這次也要代表台灣赴馬來西亞與當地讀者講座的他,是第一次代表官方去海外推廣台灣文化,表示自信滿滿。他以許多作家參加公民運動為例說明,「我們的文學,不必經過政治檢察,不會變得支離破碎。以前的政治,可以干涉文學,如今,是文學還可以反過頭來影響政治,這是台灣最大的驕傲!」

胡金倫也分析,近年來台灣的輕小說在馬來西亞書市十分受到歡迎,如九把刀、御我,在當地都是暢銷作家。馬來西亞最大的文學獎「花踪文學獎」,也都是邀請台灣的作家擔任評審。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龍應台表示,台灣文化之所以在馬來西亞生根,與政府當年推動僑生政策有很大的關係。這項政策當初雖然是一種「本位」的思考,視馬來西亞華人為「僑民」,但僑生來台讀書後,回國之後成了教師、編輯等,進入各行各業成為翹楚,無形中都成為了台灣的「文化大使」。身為一個寫作的人,她每次去馬來西亞,都會被當地讀者熱切的眼神感動。

首次結合音樂、電影 把台灣文學立體化

過去的國際書展,台灣都僅有出版的展覽與交易。此次,文化部特地將華文書市參展擴大規格,結合作家講座、音樂、影像立體化成為「臺灣文學節」,積極推廣台灣軟實力!

書展期間,除了安排陳芳明、紀大偉、孫大川、劉克襄、王聰威、郭強生、馮翊綱、吳若權等八位作家講座以外,還特別舉辦「臺灣文學之夜」,邀請江美琪、林凡、潘裕文等歌手,將文學入歌,用流行音樂勾引東南亞熱愛臺灣文學的閱讀人口。 

此次文學歌單,包括詩人鄭愁予的「偈」、作家三毛填詞的「滾滾紅塵」與「橄欖樹」、以徐志摩生平拍成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主題曲「我多麼羨慕你」等,以音樂表現台灣文學的多種面向。

受邀歌手演唱的林凡認為,「流行音樂不應該只是一種背景音樂,也應該讓人成長。」歌手潘裕文還自己提案唱一首台語歌,王武雄填詞、羅大佑譜曲的「風吹風吹」,把台語歌曲之美也介紹給當地。

此外,還規劃「臺灣文學電影節」,ㄧ連九天播映包括金馬獎得獎電影、文化獎得主李泰祥、林文月、侯孝賢、董陽孜紀錄片,以及六位作家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楊牧的文學紀錄片,透過影像敘事,呈現臺灣文學的深邃雋永,讓馬來西亞朋友更容易進入臺灣文學世界。

面對中國簡體字的崛起,會不會影響到台灣書籍在馬來西亞的市場空間?林載爵表示:「有挑戰,但還不致於威脅。」他說,台灣的書籍優勢在於多樣性,迎接簡體字挑戰的方式,就是不斷地出版更多元的書。

文化光點計劃 讓台灣走出去

台灣文化,目前正積極向全球佈局中。除了國際書展以外,文化部的「文化光點」計劃,已經在全球19各大學與藝文機構成立策略聯盟,橫跨英、美、德、日等國家,台灣的藝術、電影與文化均在當地可展演、舉辦講座,把台灣的文化推廣到國際,可謂與中國大陸在全球各地努力推廣中國文化的「孔子學院」一較高下。

一個仍熱滾滾的消息是,7月21日時,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以「台灣文化與影視系列活動」為主題,規畫為期2年半的相關活動。這是洛杉磯台灣書院繼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後,再度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 San Diego)簽署合作備忘錄,也將台灣文化光點版圖拓展到加州的最南端。

也許,台灣在國際政治上處處受限,但是,在許多國人所不知道的異國土地上,許多人正充滿興趣,尋求一張認識台灣的入場卷。這,便是台灣文化的力量!

繁體字的力量!台灣文化前進馬來西亞書展_img_1

(圖說:文化部文學與出版全球佈局,正努力把台灣介紹給世界。文化光點19處,國際書展12處,駐村計劃14處。)

(圖片提供/文化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