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三峽專家談三峽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2-06-15

瀏覽數 13,200+

三峽專家談三峽
 

本文出自 1992 / 7月號雜誌 第073期遠見雜誌

問:對中國人來說,長江到底是條什麼樣的河?

答:從專家的認知來說,長江水能資源九0%在上游,現在全流域開發不到一0%,但是對開發國家來說,如美國,已經開發到四0%以上,加拿大超過五五%,連巴西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都有二0%以上,瑞士、瑞典已到九0%,所以我們是捧著金飯碗討飯,如果不用長江的水發電,靠煤要增加多少空氣污染?要增建多少鐵、公路?所以長江是中國人巨大的能源財富,這財富要自己用起來,不能老是說「我們家有聚寶盆」,老是數還有多少錢都不拿出來用。

問:長江流域規畫一向由長委會負責,為什麼對長江流域研究這麼多年,三峽工程也論證多年,學術界對此仍然沒有一致結論?

答:任何問題都有不同意見,例如泥沙問題論證,單是重慶港我們就作了四個模型測試,最後論證專家才在論證結論裡簽了「已基本清楚,是可以解決的」。這十一個字得來不易,是幾十個單位、幾千個專家作了大量模型實驗、理論分析、電腦模型的結果,有人開玩笑說,這幾年泥沙研究經費就有一千一百萬元,專家同意的十一個字,一字一百萬元。世界銀行專家都認為我們實驗做的太多,已經到浪費的地步。

決策不能脫離現實太遠

一個大工程涉及的利益很廣泛,而每個人角度不同,科學家也有屁股坐在那裡的問題,地方之間也有矛盾,都需要協調。光講民主也不行,還要講集中。決策固然要有遠見,但也不能脫離現實太遠。如果我現在兩頓飯吃不飽,要我去保護幾隻鳥,那可不成。

問:三峽工程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扮演什麼角色?

答:我說個簡單的例子,一九五四年大水災使京廣鐵路一百天不能通車,結果第二年就實施統購統銷制度,可見一次大災害,第二年物資都調度不過來,不能夠恢復。

其次,國內一年有兩千萬新增人口,要吃東西,一有洪災,一是糧食不能自足,一是延緩經濟發展,另一個是用電,美國每人每年平均用電量是一萬四千柢,加拿大是兩萬,國內是多少?只有六百瓩。從這些角度來看,不發展能源、不發展交通、不解決洪水威脅,國家就沒有將來。

問:很多人會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三峽工程,認為風險太大,你參與長江研究三十多年,是從什麼角度來看長江和中國人的關係?

答:我是一九四五,抗戰勝利那年進大學,一九四六年時,國內對揚子江水利計畫很是宣揚了一陣子,當時就有很多人要求開發水力資源,現在還多了環保、古蹟維護的問題;我並不反對,但是如果不能生存,不能發展,那些東西就好像人穿著破棉襖看古老的中國文明一樣,沒有意思。

牛肝馬肺峽是人想像的

有人說再不來三峽,就看不到老祖宗的三峽,這話我聽了就有氣,老祖宗的三峽當然要愛惜,但是什麼牛肝馬肺峽是人想像的,三峽工程建了以後,也可以有「龍肝鳳肺」峽。

問:有人曾說三峽工程可能引發地震?

答:我們搞這一行的很清楚,整個中國地理區,地震情況較嚴重的是從日本到台灣、到台灣海峽。日本在五0年代建的壩就是一百多米高,台灣的地震點密密麻麻,德基水庫也是一百八十多米高,咱們這兒八十年代編的農業百科全書的水利卷裡還有提到。對三峽這個問題,搞地震、搞水利的:只要冷靜分析,心裡都很清楚。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問:三峽工程是從中游治水,是不是違反一般水利開發先上游後下游,先支後幹的原則?

答:美國是在大蕭條的時候,在哥倫比亞河上興建水利工程,而且第一個恰恰好就建在最下游、交通最方便的地方,以後才向上游建水電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很大的功效。

問:從長江上游往下游走,常常見到光禿禿的山,超過四、五十度的山坡仍有人開墾,完全沒有做水土保持,對長江未來有不利的影響,經濟開發和水資源保護間的衝突要怎樣解決?

答:這問題要解決,現在庫區山裡還有些平坦的地方,只是因為交通不便,沒有開發、等到三峽工程建成後,內地的平地就可以開發,靠江邊的則規定二十五度以上不准開墾。

問:有人認為人口壓力大,不可能避免濫墾,加上近幾年發展了許多鄉鎮企業,鄉鎮企業規模小,無力負擔環保成本,因此破壞環境有如不歸路,你的看法如何?

答:我不認為這是輕鬆一句話就能解決。但是興建三峽工程中的開發性移民就是重要契機,必須有組織、有管理,才能弄成,光是民主是搞不起來的。葛洲壩如果不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高層指示,有中央威信,可能也沒辦法建。

一級開發,一次建成

問:三峽庫區自一九八六年起就開始進行庫區移民試點,被批評為「偷跑」?

答:那不是移民,是移民試點。現在成立擴大移民試點領導小組,由國務院領導。人大通過三峽工程後要擴大移民,摸索出一套管理辦法。我不認為這是輕鬆的,但是要面對這件事,而且是可以做好的。興建三峽工程的原則是「一級開發,一吹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既是分期蓄水,就表示有很大的機動性。

問:有人提到台灣可以投資三峽工程,可以怎樣投資?

答:海峽兩岸合作當然是可能的,不過要先了解這不是誰求誰的問題,其次,只要增進了解,各種合作都有可能,這是對國家有利的事。

問:國際環保團體現在正在給世界銀行施壓,不要提供貸款給三峽工程,會不會影響三峽上馬的時間?

答:開發和環境總存在著一些矛盾,這些矛盾應該可以妥善處理。至於三峽什麼時候上馬,這不是那一方面意願的事,要看客觀情勢來決定。

(何亞威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