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面 當前兩岸經貿政策是依照國家統一綱領中,大陸政策的近程目標--交流互惠階段而設計。由於未獲中共善意回應,政府不能一廂情願地進入中程(即直接經貿活動),因此目前經貿政策仍停留在近程階段,即以間接方式進行。
規範面 1.間接貿易:對輸入產品作正面表列,凡不危害國家安全、對既存產業不影響、有助於提升產業競爭力者,可透過經濟部國貿局申請輸入。
2.間接投資:在不影響國家安全及經濟發展前提下,准許廠商經由第三國地區間接前往大陸投資。經濟部並要求廠商在准許投資的三六七九項產品的範圍內,向主管機關報備。
3.管理與輔導機關:由行政院陸委會與經濟部統籌政策方向;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負責審核投資案件;國貿局負責審議貿易事項。去年七月二十五日,經濟部成立跨部曾的輔導小組,由經濟部次長李樹久擔任召集人。
具體意見
⊙策略規畫大陸經貿政策。政府和企業界應從國際環境、資源評估、競爭分析等層面,全方位設計大陸經貿活動。(高孔廉)
⊙訂定「兩岸經貿綱領」。給予兩岸經貿活動明確的法律架構,使民間有所適從。(劉泰英)
⊙建立兩岸產業分工體系。資助學術機構深入研究,並向業界公告。(張國安)
⊙官員赴大陸訪問。主導大陸政策的官員,親自赴大陸了解兩岸經貿活動的內涵。(張平沼)
⊙釐清海基會角色。建議海基會角色應更積極,政府應賦予它更大權責。(林坤鐘、高清愿)
⊙確定台商聯誼會的組織與功能。業者認為應該成立類似全國工業總會的權威性機構,整合所有在大陸的台商,以集中力量,解決經貿問題。與中共成立類似中日、中韓貿易協會的專業性組織,而不以產業別、地區別分開組台商聯誼會。(高清愿)
⊙爭取大陸內銷權。分析大陸內銷市場利弊得失,並以集體訴求方式向中共要求開放。(高清愿、張國安、吳思鍾、張俊添、劉泰英)
⊙到大陸辦學校。捐助當地創辦學校,成立建教制度,一方面提升勞工技術水準,一方面回饋當地。(吳思鍾、莊國欽)
⊙兩岸人才交流。邀請大陸中、高級人才來台受訓、參觀訪問。(莊國欽)
⊙取得投資保障。在第三國成立保險公司(于宗先);或透過第三國向中共取得投資保證協定(莊國欽),以保護大陸的台商。
(受訪政府官員包括:蕭萬長、許柯生、高孔廉、陳明邦;立法委員包括:莊國欽、張世良、張平沼;企業家包括:高清愿、張國安、林坤鐘、張俊添、吳思鍾;學術界包括于宗先、劉泰英、石齊平等。(許彩雪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