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話可說是日本能源政策發展的寫照。
一九七0年代的兩次能源危機,把當時完全仰賴進口能源維持工業發展的日本,嚇出一身冷汗。而日本人事後的反應,是把自己變成當今世界上最節省能源的國家。
日本人必須節約,因為消耗能源代價昂貴。
石油危機過後,日本家庭用電價格立即巨幅上漲,目前電價之高仍凌駕世界各國(見表一)。高價格有效抑制了用電需求,六0年代日本國內生產毛額每成長一%,用電量就爬升一.五%,七0年代以後,這項數字降為0.二七%。
日本的節電政策非但沒有犧牲現代化的便利,反而增加了能源使用的效率。
一項「月光計畫」正在全日本推行,目標在本世紀末以前,大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節電設備是其中的重點。
以冰箱為例,日本冰箱佔家庭用電的比例,在近十年內降低了十個百分點,每台冰箱的耗電量,從一九七三年的八十瓩,降低至目前的二十七瓩。
冷氣機也是一樣。日本大力開發輪轉式壓縮機,使冷氣機的耗電量減少了一半以上。所以雖然冷氣機的數目,從二十年前每一百個家庭五十台,成長至今天的一百二十五台,用電增加的幅度還不至於無法負荷。
節電用品隨處可見
今天,日本任何一家百貨公司,都有節電用品的專買樓層;隨意走進日本一個小康之家,到處可看到以省電為出發點的設計,照明和隔熱也是其中一環。
「愈來愈多日本人知道,他可以只裝三盞燈卻有四盞的效果。」東京一家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小澤指出。
照明目前佔日本用電比例的一七%,估計未來隨著省電燈泡與室內光線設計更加普及,比例還可以再降低。不過,日本節電做得最成功的部分,不在家庭而在工業。
從一九七三年至一九八五年,日本的幾大耗電工業表現了傑出的省電效率,鋼鐵與染整業用電降低了二五%,而紡織與紙業更下降了三五%。日本整體工業突飛猛進,所需要的電力反倒更精簡(見表二)。
日本現在是全球能源使用最有效率的國家;在日本花九十七美元電費所得到的便利,德國要花一百六十美元,而美國更多--二百八十二美元。
二十年來致力於節電技術的發展,不僅造福了日本社會,更為日本打開征服世界市場的另一項利器。
包括三菱重工、日立電子等日本企業巨擘,現在正挾其五花八門的節電技術,橫掃歐、美、亞三洲。
例如,欲使天然氣氫化,一向需要耗費大量電力,才能將氫分離。日本現在已經研究成功,透過生化分解來取代,不僅節約能源,又十分清潔,並連帶降低了天然氣的生產成本。
一位歐洲的能源專家形容這項技術為「二十一世紀能源的希望。」
東京電力公司則推出一種高效能電池,只要一粒,就可使小型電動車連續行駛三百多公里,不僅打破了世界紀錄,也可能改寫未來的電器產品史。
有人預期,能源技術與環保產品的結合,將成為下一個世紀日本最大宗的輸出。日本政府也看準了這點,未來每年平均在這方面的投資將高達四十億美元。
節電,不再只是避免能源危機,日本人從中早已看出了一塊誰都搶不走的世界貿易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