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吳敦義的吳郭魚哲學

林蕙娟
user

林蕙娟

1992-04-15

瀏覽數 16,350+

吳敦義的吳郭魚哲學
 

本文出自 1992 / 5月號雜誌 第071期遠見雜誌

今年過年,高雄市長吳敦義帶著家人回南投。每到一地,吳敦義下了車,「老縣長來了!老縣長來了!」附近民眾笑嚷著,全圍過來,緊跟吳敦義。

「像迎媽祖!」隨行人員描述場景,強調形容得不誇張。

吳敦義在南投當了兩任八年的縣長,廣受縣民喜愛;他競選連任時,竟沒有其他人願意一起角逐,他一人競選,囊括九六%的選票。在他卸任那年(民國七十八年),省府對各縣市評比的十九項施政考核,他得了十二項第一。

高雄市長辦公室裡,高掛畫家范曾送的一幅字--政通人和,正點出吳敦義從政十八年的標竿。

「空降」、非高雄籍、不諳市政的吳敦義出掌高雄市。

適合各地形的空降部隊

十一年前,台北市議員吳敦義受國民黨徵召,回家鄉南投競選縣長,另一候選人自稱「陸戰隊」,抨擊吳敦義是「空降部隊」。同樣,一年十個月前,四十三位高雄市議員中,有三十五位連署,抗議官派前任「空降」高雄市長蘇南成留下府會傷痕。台南人蘇南成,在台南市長任內,得過「麥格塞塞政府公職服務獎」;到了高雄市,他的「敢講話、敢做事」、「有熱情」、「有夢想」,變成議員眾口相攻的「霸氣」、「專制」、「好大喜功」……。

府會不和、地方派系不支持他,施政難推展,蘇南成離開高雄市前曾感慨,高雄政界排斥外地人,「繼續官派下去,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做的人也會相當辛苦。」

南投人吳敦義,在單純、無派系的家鄉表現受矚目;這一年十個月,在派系多、政治環境複雜的高雄市,讓地方人士對他另眼相看的,是他「撫平了府會之間的裂痕」。

回溯蘇南成當高雄市長一年半時,就已傷感「被罵得連格都沒有」、「施政得不到共鳴」;市政大樓官商勾結弊案爆發後,蘇南成雖躲過監察院的彈劾,但躲不過議員的抨擊,他的政治前途大受影響。民國七十九年三月,朝野兩黨議員將蘇南成趕出議事廳,拒絕接受他在高雄五年的最後一次施政報告。

而吳敦義到高雄不到五個月時,主辦區運會曾發起護送聖火船到釣魚台,無功折返,輿情譁然,此事被認為是他從政以來出的最大紕漏。但吳敦義向郝院長請辭獲慰留;市議員「訓」了吳敦義幾小時,「冗長不嚴厲」。高雄市府會記者認為,議員無意讓吳敦義難堪。

「他是適合各種地形的空降部隊,」一位記者形容吳敦義。

耐生存的吳郭魚

「吳敦義,吳郭魚,」一位市議員欣賞這個比喻,「吳郭魚,什麼地方都可以生存,」「而且猛一看,這三個字和「吳敦義」多像!」

為什麼吳敦義的政治生命韌性強?

他的力量來自中央與最基層的支持。時間推回前年,五月三十日到六月十二日之間,從吳敦義受高雄市議會排斥到接納的例子,可見端倪。

五月三十日,台北,執政黨中常會通過任命吳敦義接掌高雄市;高雄,市議會三十五位市議員連署抗議。吳敦義當天下午由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黃鏡峰陪著,登門造訪高雄市議會議長陳田錨。陳田錨,與前任市長蘇南成關係不佳。

次日,吳敦義南下高雄展開一連串拜會。他不勢單,除了黨中央,還有各階層人士為他「拉票」。

陳田錨到台北,林洋港拉著他,「多多支持吳敦義啊。」陳田錨一個女兒(已歿)的南投籍鋼琴老師,許久沒和陳家聯絡,也特地打電話告訴陳田錨:「支持我們南投老縣長阿。」

許多高雄市議員納悶,有各種聲音要他們支持吳敦義。「我在屏東有個報社特派員朋友,」綽號「大聲公」的市議員洪茂俊,扯開嗓門:「哇,我就不知道怎麼也動員到他,要我支持吳敦義。」

更深一層分析,吳敦義從政以來的形象、人格特質、處事手腕,是使中央和基層群眾支持他的主因。

他二十五歲就當選台北市議員,步入政壇;八年後入主南投縣,再過八年,擔任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半年不到,出掌高雄市。

四十四歲就歷經黨、政要職的吳敦義,常被記者形容成一個「渾身上下都充滿政治細胞」的人;他懂得突顯自己的優勢;形象不貪不取,富親和力,辯才無礙,處事圓融。

吳敦義自信中央信任他。他自己分析:「我做台北市議員,市長是高玉樹、林洋港、李登輝,」「我做南投縣長,省主席是李登輝、邱創煥,」他表情堅定:「我的人品、處事,他們都很清楚。」

長久以來,吳敦義與當今幾位政壇重量級人士關係皆好;他沒有明顯的派系色彩,從不是個富爭議性的人。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人際關係四平八穩

觀看前後兩任官派市長,蘇南成被批評高高在上,從不「拜碼頭」,最失敗的是「人和」;吳敦義在人和上最成功。

在政商人際網路複雜的高雄市,有陳田錨派、王玉雲派、林孟丹、林孟貴派、朱安雄派等在地家族勢力,及澎湖、台南等派系。吳敦義更充分發揮向來擅長的親和力、辯才、圓融,打通施政阻礙。

他尊重派系人士。地方重大決策,吳敦義會請教議長陳田錨;高速鐵路設站問題,他發帖廣徵地方人士意見;他邀請高雄市選出的二屆國代到市府,親自為他們做市政簡報;他多次登門拜訪澎湖同鄉會理事長王文毛,到第六次才碰著面,被地方記者形容「比劉備(三顧茅廬)還劉備」。

「他和各派系間的關係四平八穩,」地方人士稱呼「南霸天」的王玉雲之子、立法委員王志雄形容。

不論當民選縣長或官派市長,吳敦義深知,地方政治的「政通」常與「人和」相輔相成,與民意代表、派系保持友善關係之外,掌握地方社團、里長、民眾,更是有力的後盾。

和基層人士相交,吳敦義展現驚人的記憶力。高雄政界聽說,吳敦義當南投縣長時,記得每個鄉鎮長至親好友的名字。在高雄,「有四百六十六個里長,我相信他記得四百六十個名字,」當過高雄市議員、立法委員林壽山有把握地說。

里長聯誼會甚至傳出這樣的消息,「里長家裡拜什麼裨、神什麼時候過生日,市長都知道。」

幕僚估計,吳敦義在一個月裡,大概只有兩三天晚上沒應酬。他酒量好,划拳難得輸,一曲「港都夜雨」唱遍全高雄市各宴會場合。

「我的酒量只有十杯,只喝這十杯,」吳敦義搖搖手,說自己不像別人傳說那般「海量」,但他喝得有「技巧」;「這十杯,每一杯要喝得很爽快,」「如果從第一杯起,一直喝得瞥瞥扭扭,氣氛就帶不起來了。」

像泥鰍一樣滑溜

從台北市議員起,吳敦義早以辯才無礙、分析能力強著稱。到高雄市議會旁聽的人說,吳敦義答詢時善打比喻,引經據典;幾位高雄市議員感歎,市議員普遍富草莽氣,沒有一位能在口才上與吳敦義抗衡,「說不過他。」

除了星期三、四上台北開中常會、行政院院會,吳敦義每天微傾著身,踏著快步,趕著開會、巡視、接見……,中午多留在辦公室裡吃飯盒、看公文(中午即使有應酬,也絕不喝酒,免得下午上班「大紅臉,多難看」;晚上離開辦公室,提著幾個裝滿公文的手提袋回家;每晚應酬完,看公文到凌晨兩點。

這一年十個月,高雄地方人士關心的自來水水質水量改善、高雄大學籌設、港市合一、重污染性工廠遷移、小港機場遷建等市政問題,都獲得中央政策上的承諾或決定。吳敦義自覺「在高雄認真的程度,和在南投完全一樣。」

但議員批評吳敦義,只見到他八面玲瓏,被蘇南成後遺症嚇到,花太多時間在建立人和,「表面工夫多,實質建樹少」,「蕭規曹隨,沒有具體政績」。

一位民進黨籍市議員,就曾帶了盆泥鰍進議事廳,指著吳敦義說「你就像它一樣 」。

「他太會保護自己,」另一位市議員說:「很「滑」,和他談事情,表面上他幫你的忙,回去仔細想想,他根本敷衍你。」

這位指吳敦義把「便民」當「圖利他人」的市議員,擺出等著瞧的神情:「他會甘頭苦尾。」

無意參選高市長

二月底,高雄發出幾則新聞指出,吳敦義無意留在高雄市,更不願在開放民選北高市長後,參選高雄市長。

從政前當過新聞記者,懂媒體的吳敦義爽朗證實:「是啊,是我放風聲給中央,將來不會參選高雄市長。」

他解釋原因,這麼早說,一是怕中央不規畫人選;二是不願其他有意參選的人,誤把他當競爭對手。

一些高雄政界人士表示,這樣的解釋還算含蓄;客觀環境上,高雄市派系糾葛、地域觀念仍嚴重,即使是目前人際關係好的吳敦義,在高雄待久了,「阻力也愈來愈大,」派系中人說。

歷來,高雄市的主政者,最後終須在與派系利益結盟或決裂間,做一個選擇。問吳敦義本人,他回答二者「皆非所願」。

高雄政壇另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吳敦義這次「放風聲」的意思,是希望「中央不要忘了他」。

吳敦義面對這類揣測,每每以他一貫的氣定神閒,圓通回答;他不忘情早年在新聞界工作,未來有可能回報社;他從選舉中出來,對參選公職並不畏懼……。

吳敦義的仕途,是否真如二月下旬回答高雄記者時所說,再經過幾年歷練,「參選省長也不是不可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