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兩黨募款燙手山竽

林蔭庭
user

林蔭庭

1992-03-15

瀏覽數 16,700+

兩黨募款燙手山竽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2 / 4月號雜誌 第070期遠見雜誌

國民黨財務委員會主委徐立德、民進黨財務長徐明德,兩人名似兄弟,財庫實力卻遠非伯仲之間。

徐立德寬敞氣派的辦公室裡,訪客一批批等著會面,隔鄰大樓閃著「華信商業銀行」簇新的招牌,是國民黨最新投資的事業;開業當天,收受存款即高達八十一億二千萬元,其他新設銀行望塵莫及。

春節前,國民黨成立「黨務發展基金募集委員會」,黨政要員聯手出擊。徐立德計畫以十萬元為單位,「在社會上取得十萬人支持,」為黨庫再進賬一百億元。

民進黨則是另一番光景。建國北路陋巷裡的中央黨部,零亂擁擠,並無徐明德的棲身之處,他通常在自營的建設公司裡兼辦黨務。

募款彩券已停止發售,「金主」黃信介也已卸任黨主席,談起年底激烈的立委選戰,連向來信心滿滿的民進黨主席許信良也說:「能募到一億元就不錯了。」

這是一場巨人與侏儒的競賽。

內變外患接踵而生

兩黨實力懸殊的募款故事,其實正訴說著台灣由一黨獨大掙脫為政黨政治,盤根錯結的諸般問題。

「國民黨的歷史包袱實在太沉重了,」國策中心研究員劉淑惠追溯國民黨以黨建軍、建國的背景,點出三項民主國家中絕無僅有的特徵:黨庫暗通國庫、黨營事業特多、黨組織龐大。

而如今該黨首次公開募集黨務基金,恰顯示這三項特質已有所轉化。

黨國資源交流,近年頻遭民意代表和輿論抨擊。

根據立委彭百顯辦公室提供的資料,以文化事業為例,八十年度外交部編列了三億多元預算給中央通訊社;教育部編了近億元為留學生訂購中央日報;新聞局則提出三億多元給中廣辦理國際廣播;這些都有黨庫國庫互通之嫌。面對監督,「以前很多方便之處,現在都不方便了,必須靠自己了,」曾任職黨營事業多年的華煜紡織公司總經理許卓司坦言。

至於轉投資項目包羅萬象,資產總直以千億計的國民黨黨營事業,近年更成為眾矢之的。澄社六位教授在「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一書中,深入批判政黨經營事業產生的利益矛盾、內線交易、政商勾結等弊端,雖然國民黨至今尚無金盤洗手的跡象,但面對輿論攻詰和公平交易法的規範,它必須預作規畫,新闢財源。

黨組織方面,民主國家的政黨主要是作為選舉機器,黨工多為義務人員;國民黨擁有數千名專職黨工形成了奇特文化。在「中央精簡」的原則下,二年來,中央黨部人事縮減了約四六%。徐立德透露,雖然去年取消了月退休制度,「一次退」的財務負擔仍極為沈重,此時籌募黨務基金恰可紓解壓力。

內有黨的質變,外來的政黨競子則以一連串的選舉為決戰點。選舉經費年年膨脹,徐立德坦率地問:「政黨要實現理想,能不對候選人做某個程度的支援嗎?」

以輔選為主的威肯公關公司總經理伏和康也分析,當國民黨的形象、動員能力和行政優勢逐漸褪色之際,財力挹注是黨能提供給候選人最實際的奧援。國策中心的劉淑惠進一步指出,面對黨員自主性日高,這筆經費將是國民黨掌握黨籍候選人的「重要工具」。

捐與不捐都難

在青天白日旗飄揚的募捐文宣品中,國民黨頻頻強調「政黨競爭的時代業已來臨」,籲請黨員「體認黨的處境困難」,慷慨解囊。雖然募捐對象為全體黨員,但募集委員會由具中常委身分的工商鉅子辜振甫領軍,企業界立即成了瞄準的目標。

台中清水起家的三勝製帽總經理戴勝通,用感激的口吻說:「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今天的我。」如果國民黨與他接觸,他會捐個幾十萬元。豐群投資董事長張國安和力霸集團少主王令麟也說,國民黨為企業提供了安定的投資環境,他們對這次募捐都樂觀其成。工業立委張世良更表示,近來治安改善、自力救濟之風稍減、景氣回轉,是執政黨向企業募款的好時機。

然而,企業界有更複雜的心理。

一位表示「一定捐」的國民黨籍大企業負責人老實說,不捐恐怕有後遺症,「以後樣樣事情給你困難。」春節前李總統請工商界吃尾牙,沒接到帖子怕丟面子,接到了又頭疼可能要捐錢。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一位黨營企業人士也不諱言,許多企業過去都由國民黨扶植,「趁現在黨對社會資源還能掌握,要求他們回饋一點也是應該的。」

政大法律系教授黃越欽嚴辭指責,這是種政經利益相扣的「生態食物鏈」。他質疑,「政黨的功能在於推薦人才、凝聚思想成為政策,要那麼多錢做什麼?」政黨累積財富,只會成為腐敗的根源。

最怕民進黨的亂

相較於國民黨的雄厚財勢,民進黨的財務向來是「個人富、中央窮」。公職人員、尤其是一些政治明星,財源較無問題,黨中央都年年喊窮。以去年兩千兩百多萬元的預算為例,除了一百五十萬元黨費入中央外,餘額皆仰賴外界捐輸。

民進黨財務長徐明德說,在野黨並無行政資源在握,「對企業界幫助不大,」募捐時誘因不強。往往第一回礙於情面多捐些,第二回少捐些,第三回就推說不在了。企業界寧願資助個別的民進黨公職人員,可在特定問題上代為效力。

工商界也十分在意民進黨的政策取向。許信良坦承,台獨黨綱通過後,許多捐款人縮回了援手;民進黨的大陸政策也使一些投資大陸的商人保持距離。

豐群投資的張國安明白地說:「企業界最怕的是亂,民進黨和我們的希望背道而馳。」力霸集團的王令麟更不諱言,企業界恐懼民進黨「砸玻璃、放爆炸物」的行徑;他奉勸民進黨對如公司法、公交法的財經政策,「不要太激進,應衡量整體。」

但是,多位關心民進黨財務的人士同聲指出,該黨募捐時最大的障礙則是,人民「怕惹麻煩」的心理。

立委彭百顯舉例,企業若捐助民進黨,國民黨有可能祭出「查稅」的法寶。而目前的稅制縱容逃稅者,許多公司都做四本賬(真內賬、假內賬、向銀行貸款的賬、報稅的賬);稅務機關不查則已,一查就極可能有逃稅、偽造文書或賄賂情事。

據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林義成的經驗,雖然政治捐款可免稅,許多捐助該黨部的人唯恐惹上麻煩,寧可放棄權利,收據也只能開立給「張先生」、「李先生」。

長年資助在野勢力的台安醫院醫師沈富雄,去年因攜禁藥入境被判刑。他認為這是情治單位對他找碴的「白色恐怖」。

沈富雄舉證某些人的恐懼心理:由於選罷法規定捐贈候選人兩萬元以內可免稅,他曾要求受款人化整為零,十萬元捐款開立五張收據,分交各親友抵稅,但是任教職的弟媳卻不敢接受。

姑不論這種恐懼是否無謂,台大經濟系教授陳師孟認為,「這種事厲害就在它不一定發生,但裁量空間很大。」

攻不破頑固堡壘

政黨接受捐獻各國皆然,但國民黨和民進黨募款威力懸殊過大,除了民進黨本身有令外界疑懼之處,也透露出國民黨雖已漸失去絕對支配性,卻仍未完全甩開威權心態。

國民黨這次計畫籌募約四億美金的基金,民進黨立委彭百顯形容是種「政經結合的頑固堡壘」,民進黨很難攻堅。

陳師孟也擔心,國民黨若「不知收斂」,政黨政治將很難落實。

目前選罷法第四十五條對競選經費捐助雖有約束,但條文過於疏漏。政大黃越欽教授點出,選罷法是否適用於如國民黨黨務基金之類的平常性捐獻,也大有疑義,必須制定更完備周延的政治獻金法。

但是,他也直指核心:「這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政治倫理道德問題。」

德國學者有浪漫的理想:「政黨的可貴,在於它能提供人類未來無窮的可能。」

台灣人民的未來,是更清明的政治、更公平的社會,還是永不休止的猜疑爭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