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悶氣無處宣洩?Change.org為民請願

李雅筑
user

李雅筑

2013-10-02

瀏覽數 29,850+

悶氣無處宣洩?Change.org為民請願
 

兩年前,一名22歲的女孩發現,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每個月對現金卡(debit card)的使用者收取5 美元的使用費,她相當不滿,並將自己的遭遇寫在Change.org網站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集結了30萬人簽名的連署請願書,這樣的故事在全國傳開,逼得議員不得不處理,讓美國銀行取消這個備受爭議的額外收費。

這場勝利是Change.org的成功案例之一。根據美國《快速企業》報導,Change.org在2007年創立,創辦人是當時26歲的拉特瑞(Ben Rattray),此網站提供公司像是警示鐘般的大眾意見和抗議。現在Change.org一天要服務全球超過4000萬名的使用者,並且處理超過1000封以上的請願書,工作內容包含協助使用者一步步地填寫線上的請願書資料,並且提供公共平台,讓他們的訴求被看見,請願的對象包含政治人物、政府單位或是一些全球性公司。

《快速企業》表示,在Change.org的創立之初,請願書只是網站中的一小部分,主要功能是作為社會運動人士的社群網絡,描寫貧窮和人權等議題。直到2010年,一封來自南非開普敦的請願書,改變了網站的目標。當時,一名強姦受害者在Change.org上發起一場請願活動,目的是要終止南非政府對女同志的迫害,這項活動最終得到17 萬人的連署簽名,讓南非政府首次承認「奸改」(corrective rape)的禍害。

此次的巨大成功轉變了拉特瑞對於網站的定位,他說:「我們需要丟掉其他功能,並專心致力在建立一個賦權平台,」不到幾個星期的時間,Change.org改良成全面性提供請願書服務的網站。

不過《快速企業》指出,仍有許多公司認為,這種請願方式讓他們相當困擾。一名接到請願書的公司表示:「大多數的時候,人們所生氣的事情並不正確,只有一半是真實的。」甚至有些公司認為,Change.org的平台在某些設計,對企業來說是不公平的。

對此Change.org回應,當企業與他們接觸時,他們會建議公司直接與當事人回應和交談。拉特瑞表示:「我們希望在請願者和公共領域中,提供雙向溝通的平台。」之後Change.org也將增加提供「決定制定者」(decision makers)的功能,被指控的公司可以回答大眾問題,也可以訂製自己的「決定制定者」網頁,上面列出所有的請願書內容,以及公司的回應內容。

不過這樣做公司會買單嗎?Change.org的對外事務總監傑克(Jake Brewer)認為:「如果你擁有這麼多人在關注你的產品和服務,那麼你不會想要做什麼事情嗎?這是一個機會。」他認為,參與的過程將成為企業改頭換面的契機,這對企業來說是「紅蘿蔔」而非「棍子」,「除非他們不把這邊當一回事,那就真的會是一個懲罰了,」他說。

(新聞來源:《快速企業》圖片來源:Change.org網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