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兩支足球隊伍,打進歐洲冠軍盃決賽,也是這項歐洲最重要的足球比賽58年來,第一次出現打入決賽的兩支球隊,都來自德國。
但在歐洲,德國不只運動,在政治或經濟層面都已經躍升到「歐洲第一」。
經濟方面,德國經濟產值佔歐盟的1/5;出口量更達到歐盟的1/4,德國有許多公司,從大公司,像大眾汽車,到一些小型的德國企業,都是全球的領頭羊。
德國的預算收支平衡、政府負債減少中、德國現在是歐洲最大的債權國,是主要金主,德國對歐元的影響力,強過歐盟任何一個國家。
目前德國的失業率約為5.4%,不到歐洲平均值的一半;當歐洲其他國家正受嚴重青年失業率困擾之際,德國年輕人的失業率,卻破20年來的最低紀錄。
能源方面,德國已經承諾在2022 年以前會關閉所有核能電廠,並將大幅度的將德國電力來源轉換維可再生能源,可以看出在必要的時候,德國人非常樂意放手一搏。
經濟壯大使德國逐漸成為歐洲的龍頭,有人擔心德國變得太大,會更加蠻橫;但也有人擔心德國「過於被動」。波蘭外交部長Radek Sikorski就說,與其擔心德國一國獨大,他更擔心德國「毫無作為」。他認為德國缺乏以盟主身分行事的能力,德國是個「心不甘情不願的歐洲盟主」(Europe’s reluctant hegemon)。
德國面對領導歐洲問題的態度,主要受歷史陰影所影響。德國沒有多少穩定的時期,所以德國人對於促進穩定、保證政客不逾矩的規定和機制特別看重;另外,德國從沒有任何成功擔任國際性領導的經驗,卻又深信歐洲是一體化的系統。
支持歐洲是德國人的天性。皮尤最近有一項調查,德國有60%的人對歐盟加以肯定,這比英國、法國或是西班牙都高得多。
但如今歐洲紊亂的情況,和德國不願意領導、渴望歐洲一體化、害怕不穩定三點互相衝突。
雖然在外交和軍事議題上,英國和法國仍然扮演重要角色,但大量歐洲政策問題上,德國的影響力,已遠遠超越其他國家,我們甚至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歐洲的走勢將會繼續呈現「德國製造」的態勢,這不只是德國希望歐洲其他國家接受改變,也是因為德國自己需要重新塑造自身的龍頭形象。(朱乙真)
(新聞來源:《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