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人才是資產,打造幸福企業才是好生意

老闆們值得學的一課

林珮萱
user

林珮萱

2013-05-02

瀏覽數 26,650+

人才是資產,打造幸福企業才是好生意
 

5月份CSR(企業社會責任)專題報導中,我們以瑪氏食品(MARS)為例,作為打造友善員工職場的實際案例。

瑪氏在今年2月出刊的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評選為全美最適合工作的百大企業之一,其對於員工的貼心福利制度,為它贏得外人眼中「幸福企業」的代表。從瑪氏員工與我們的訪談中,赫然發現到只要企業主願意投入心力,營造幸福企業,絕對是一樁值得投資的好生意。

然而長久以來,多數人心中似乎存有「勞方和資方永遠是對立」的既定印象,這使得企業主在聽到社會風潮大力鼓催「幸福企業」之際,想到的卻是「員工又想要加薪嗎?」

薪資,固然是影響一人在職場進行就業選擇時的考量之一,但絕對不會是唯一因素。

以瑪氏為例,它確實有著不錯的薪資水準,光憑人資主管的一句「在台灣最基層的員工月薪是22K的兩倍」,相信就足以羨煞不少月領3萬出頭的上班族。但同樣身為一名受雇者,我想員工期待的絕對不是公司毫無條件的盛寵,我們都明白,祈求工作能「錢多事少」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們會願意為公司付出,但總是希望能得到合理的回報。

遠見今年CSR專題的主軸是「企業要學會照顧自家員工」,希望提倡企業主能屏除將員工(人才)視為公司成本的心態,事實上,許多管理專學也都提到,員工(人才)是一家企業最重要的資產。

投資人才是許多企業所忽視的關鍵議題,多數只想到短期的利益,著眼於眼前的cost down政策。

比照瑪氏的經驗,(相關瑪氏報導請參考遠見第323期)在我看來,真是各企業老闆都應該學習的、最棒的一件投資。套用在台灣瑪氏內部聽到員工的一番話,「只要感受到公司願意珍惜你,真的會讓人願意為公司賣力賣到死!」

幸福企業一定要有華美的辦公室嗎?在瑪氏是否定的。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他們辦公室只求實用不求舒適,如同現任總裁保羅麥考斯(Paul S. Michaels)說過,使用大理石地板或者購買畢卡索的畫,不能為購買士力架的消費者創造任何價值。

一探瑪氏的台灣辦公室,只消一眼就能望盡,「左右擺個頭,30秒就能參觀完,」人事組織暨企業事務協理陳興雯形容。此話不假,整區空間成開放式結構,沒有多餘的走道、牆面作區隔,連總經理的位子也直接安排在靠窗的角落,沒有單獨隔間。

對於人才的投資正是瑪氏的一大特色,相關教育訓練機會豐富。一般說到企業人才策略主要兩種,Buy(挖角)與Build(自我培養),「在瑪氏我們更相信後者,」陳興雯以自身為例,她曾被公司派到哈佛大學,上了一星期的MBA相關課程,如果不是公司提供資源,陳興雯一輩子沒想過能夠走進哈佛上課,而今年9月她還要再飛到克羅拉多接受新課程。

不只是對主管等級有此待遇,部門內年輕同仁也不缺磨練機會。另一位同仁,廖紫雅當初進公司的第二個月,就被送去泰國參加會議,工作兼進修。

更有趣的一點是,販售寵物食品的瑪氏「言行一致」,對於員工的寵物一樣愛烏及屋。陳興雯養的狗,去年10月因癌症過世,在牠辭世的最後兩週,陳興雯可以天天帶著狗一起到公司上班,這在其他公司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所透露出的是一家企業願意體恤員工的心。

瑪氏相信的是正向循環的力量,企業善待員工,讓他認同公司理念,便會朝著相同目標,奮力往前進。它帶給我們關於幸福企業的更多想像。原來贏得員工的內心的認同感,可以為公司帶來潛力無窮的價值提升。

打造幸福企業,或許正是每家企業投報率最高的一項最佳經營方針。

(期待能聽到更多的「瑪氏」故事,歡迎讀者為我們推薦更多幸福企業的代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