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採訪筆記】先靠自己站起來,比較實在

提振台灣經濟的兩帖特效藥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2-10-09

瀏覽數 14,000+

【採訪筆記】先靠自己站起來,比較實在
 

近一個月來,我陸續走訪了緬甸與越南兩個國家,採訪了近50位海外台商,才恍然大悟,原來想提振台灣經濟,根本無需外求,就從海外廣大的台商開始。就我所接觸到的台商,將近有八成的人都對我說:馬總統,我們想要回家,回台灣拼經濟,不想讓下一代變得又窮、又沒工作。在商言商,我們不必自欺欺人,沒有資源、人口少、內需小的台灣,根本難以吸引外人投資,只有台商基於國家、民族情感因素,成為最有可能回台投資的對象。

當然台商想回國,主要是近幾年海外投資環境逐漸惡化所造成。雖然目前越南、菲律賓、柬埔寨等地的工資仍舊比台灣低廉,台商還是能繼續生產外銷,但是假以時日,工資也會與台灣不相上下。另外,他們倦了、累了,不想再當逐「工資」而居的遊牧民族,真的想回台灣,落葉歸根。只要政府願意協助解決缺工、土地、本勞與外勞薪資脫勾等問題,企業自然可以透過工廠管理、提升效率等方式,克服工資落差的問題。

大批的台商返台投資後,就能有效提振台灣經濟。不管是服務業還是傳統產業,一定能帶來工作機會。即便是勞力密集產業基於成本考量,生產線必須僱用外勞(因為工資低,本勞從事生產線意願低),但是主管以及行政人員等職缺還是會選用台灣人才,就能增加年輕人的就業機會。

另外,當台商與家眷都回國後,不僅政府能課徵到營業稅與所得稅,這些高消費族群對內需也會帶來貢獻。所以「築巢引鳳」堪稱一舉數得,也是目前快速解決台灣經濟與失業率的一帖特效藥。

過去,台灣中小企業世界走透透,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現在,年輕人更應該走出去,再創新契機。年輕人要勇敢走出去,成為海外台商的接班人,培養自己國際移動的能力。3、40年來,到海外奮鬥的台商多數已到達退休年齡,由於下一代無意接班,讓不少中小企業面臨接班無人的困境,他們很想培訓台灣的年輕人成為接班梯隊,卻苦無管道,也找不到人。

其實,這也正是年輕人新的機會。台灣年輕人加入海外台商的事業體,不僅可以為老企業帶來新氣象,也可以藉此適應海外生活,培植語文力,讓自己成為具有國際移動能力的工作者。年輕人透過海外廣大台商的網絡,走上國際舞台,堪稱是拯救台灣經濟的第二帖特效藥。

台灣,與其期待世界景氣好轉,歐美訂單飛來;與其期待對岸讓利,開放金融服務市場,不如先靠自己站起來,比較實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