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歲的鄧玉祥今年六月拿到博士學位,她不但創下輔大歷年來畢業生「最老」的紀錄,同時也引來多位新聞記者採訪,成為畢業典禮上最風光的一位。
別人都好奇,她當了多年明星中學的校長,退休後似乎可以好好享清福,或將事業舞台轉往私立學校發展,她卻把退休六年來的時間全用在研讀哲學。鄧玉祥表示,繼續念書,一直是她未完成的心願,她只不過是把年輕時原有的計畫延後完成罷了。
以小學生心情上課
抗戰時期當過流亡學生,到台灣教書、攻讀師大教育碩士後,鄧玉祥因接下創辦景美女中的重擔,而暫擱再進修的計畫,直到六年前卸下北一女校長職務,她才有機會到輔大哲研所聽課。
她的退休生活過得比別人辛苦,但也扎實。
自知缺乏哲學的學術基礎,她連續旁聽三年、參加兩屆招生考試後,才正式進研究所。她形容自已是「哲研所博士班的幼稚生」,每一門課,都以「小學生的心情」去接受。課後她買回所有的參考書籍,一遍遍看到懂為止,讀累了,便以做家事為休息活動。
年近七十再開始一次學生生活,偶爾她也會「害怕被打五十九分」。藉著一點外在壓力逼自己讀書,最終目的還是在提升自己,因此當發現那個古人的人格修養吸引她時,她一定多花點時間研究這個人的學識和思想。
持續六年下來,她最傲人的成績是從來不偷懶--即使上課地點在天母、桃園,她也從未缺課、遲到或早退;上課前後,一定恭敬地跟老師鞠個躬;交每篇報告,總以工整的親筆字代替打字。許多困難在她務實、好強的學習過程中迎刃而解。畢業時,來自昔日同事、國外和大陸校友的祝賀,也為她帶來意外的鼓勵與肯定。
鄧玉祥家中的客廳擺設,始終是剛到台灣時的樣子,子女雖已離家在外工作,獨居的她卻永不嫌寂寞,因為能自由、隨意地讀書,已是她精神上最大的滿足與寄託。
新的學期開始,她又到輔大旁聽宗教研究的課,雖然視力和聽力有點兒衰退,但她篤定地說,「人生就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只要有機會念書,我都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