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日韓星傾國之力投資緬甸 台灣政府在哪?

台灣借鏡〉卡位東協最後一塊處女地 全球資金殺紅眼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7-01-23

瀏覽數 49,600+

中日韓星傾國之力投資緬甸 台灣政府在哪?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7 / 2月號雜誌 偷學成功者的運動筆記

進入緬甸最知名的歷史地標大金塔,得爬上一段長長的階梯。入口前,有一群六、七歲、甚至年紀更小的孩童,一個個手裡拿著透明塑膠袋向遊客兜售。袋子裡沒有任何紀念品,是空的。

原來,進入大金塔必須脫下鞋襪,一般訪客絶不可能自備袋子裝鞋襪,因此有銷售價值。

這群該上學的孩子聚集在大金塔前做生意,無非是家裡太窮,無法供他們讀書,小小年齡就得賺錢貼補家用。

逐漸湧入的觀光客正在改變這個國家的樣貌,各地都有不少窮困小孩兜售小商品。2013年,有204萬外國人到緬甸旅遊,2014年增加至308萬人,2015年再增到480萬人。

不僅觀光產業爆發 外資也搶著撒錢

觀光業突飛猛進,成為緬甸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亦是現今緬甸最被看好的產業之一。

亞洲開發銀行報告顯示,緬甸旅遊收入在2015年成長19%,總值達21億美元,貢獻4%以上的GDP。

同樣正在改變緬甸的是,各國資金與投資近幾年來也全面搶進。緬甸地處中國大陸、印度和東盟之間的要衝,中日韓星歐美各方勢力紛紛交錯於緬甸上空。

作為「亞洲最後一塊未開發市場」,迄2016年3月底,累計緬甸外人投資總金額為637.18億美元,其中近九成集中於2010年後的第二波開放。

「現在的緬甸是大開發階段,各國商人躍躍欲試,都想努力獲取各種機會,」台灣建築師詹世州說。他在2012年受聘於新加坡邦城規劃顧問公司而來到緬甸,親眼見證了近幾年來各國無不急於在緬甸卡位。

例如日本半官方機構「國際協力」(JICA),組織了日本多家大財閥,投入緬甸通信網路系統、下水道、電力配送、經濟特區等建設,甚至協助建立證券交易制度,如今仰光證券交易所的股東之一,就是日本人。

中國欲蓋工業園區 星、日投資建機場

投資緬甸最多且最積極的國家,非中國與新加坡莫屬。

充滿能源戰略思惟的中國,企圖連通從緬甸直達雲南的石油燃氣管道,並以此旗艦項目為據點,計畫建設深水港和工業園區。由中國中信集團占股85%,負責基礎設施的建設,其餘則由緬甸政府持有。

就連遠在北歐的挪威,也在2013年來到緬甸投資開設電信營運公司Telenor。

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Harald V)與王后,2014年年底出訪亞洲時,並未造訪中國大陸,反而專程到緬甸,目的之一是慶祝Telenor電信在緬甸突破200萬用戶。

懸宕已久的漢達瓦底國際機場,也因新加坡及日本資金的投入而死灰復燃。預定2020年啟用後,將成為緬甸最大國際機場,總投資粗估15億美元(約台幣474億元),嶄新的跑道可起降空中巴士A380巨型客機。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獨特之處在於是新加坡和日本一起出資,其中50%為日本提供的政府開發援助貸款,交由日本日揮建設株式會社負責建設,建成後再給新加坡樟宜機場公司經營。

當世界各國均以國家力量投資緬甸時,所有台商也不禁感嘆:「台灣政府在哪裡?」

迪洛瓦經濟特區 建設、招商由日人包辦

從仰光市中心驅車一小時的迪洛瓦經濟特區,便是日本政府與企業聯手,展開「官民一體」投資策略的最佳例證。

面積廣達2400公項,相當於桃園機場23倍大的迪洛瓦經濟特區,是緬甸第一個經濟特區,但建設費用完全不用緬甸政府出錢。

3000億日圓開發資金,由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融資,緬甸政府及財團持股51%、日本政府及財團占49%。

來到經濟特區內,道路筆直平整,比市中心的路況還好,吊車下方的建築工人正在烈日下趕工,鈴木、富士、利優比(RYOBI)……,處處可見日本企業的招牌。

以「你不會,我幫你做」的思惟,特區由日方規劃、設計與經營管理,硬體建造則由日緬雙方共同承攬。

當然,招商也幾乎是由日方張羅。負責營運的緬日迪拉瓦開發公司總裁兼執行長梁井崇史表示,上任以來已馬不停蹄跑了許多國家,召開投資說明會。

「日本人做事十分嚴謹,」安侯建業(KPMG)亞太區業務發展中心緬甸代表楊樹芝指出,招商報告書中連仰光及周邊城市1~12月的降雨量都調查得一清二楚,提供有意進駐的廠商參考。

包一項工程 就能帶動周邊產業進駐

迪洛瓦經濟特區自2015年8月啟用,截至2016年12月,區內總共進駐78家公司,分別來自16個國家,包含台灣。

從出售工業用地與特區管理費,日方逐步回收了資金,賣地一平方公尺65美元,管理費一平方公尺0.1美元。進駐迪洛瓦經濟特區的台廠、世紀鋼構透露,每個月「上繳」的管理費高達台幣30萬元。

「日本在緬甸滲透很深,」詹世州指出,透過與緬甸共建經濟特區,日本不僅帶動了日本企業在當地的發展,更充分享受到緬甸這個新興市場崛起的歷史機遇。

例如仰光的下水道普及率僅5%,日本JFE控股主動向緬甸政府提出承包。台灣一位經濟部官員估計,這項工程少說也有數百億日圓的發包規模,帶動日本周邊產業進入緬甸,譬如鋼筋、水泥、粉刷、油漆等,皆指定採購日商產品及服務,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仰光台灣貿易中心主任葉人誠指出重點,日本、中國、新加坡投資緬甸是拉高到國家層級,定位為技術密集與資本密集的輸出者,而非只是消費品的販售者。

城市多鐵共構、YouBike、太陽能發電、經營科學園區等,皆為緬甸眼下亟需的基礎建設,也是台灣強項。「就看台灣能否有遠見,敢於為緬甸當地創造需求,」葉人誠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