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是指屈光異常,光線進入眼球後,焦距落在視網膜前方,導致看遠方的視力模糊,用來治療屈光的雷射,其原理為何?
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用來治療屈光的雷射是所謂的「準分子雷射」,它是一種氣態雷射,是經由極強的高壓電通過混合氣體時,刺激產生激態分子而放射出的雷射。
這種雷射的特性是一接觸到組織,打出來的光線大部分會馬上被吸收,對組織的穿透力很小。在照射時間極短的情況下,能使組織的分子鍵裂開,卻不會傳熱到附近組織造成傷害。這種雷射可用於高度精細的組織,作淺表層的精密切割,而不怕傷及鄰近的組織。近視角膜手術,就是典型的例子。
陳瑩山進一步指出,屈光手術是一種在角膜表面作切割,造成角膜中央部位平坦,以改變屈光狀態的手術,現在有了準分子雷射,經由全套電腦的運算來控制,克服了很多盲點。先進的屈光雷射,可有前導波的輔助,而且有雷達鎖定眼球系統,使得雷射屈光手術已達到成熟精準的境界。
近視愈深矯正風險也愈高
雖然國內雷射屈光手術已經相當成熟,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雷射手術。
台北榮總眼科主治醫師許志堅說,雷射近視是將角膜削薄,原則上不建議近視度數10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者進行雷射手術。「度數愈高矯正風險比較高,」他指出,先天角膜較薄,或近視度數還不穩定的人,也不適合進行雷射手術矯正近視。
另外,角膜結構特別,例如角膜很陡或很平;糖尿病沒控制好(度數不穩定);角膜感染過病毒;患有風濕免疫疾病,例如乾燥症;或服用心律不整藥物;婦女懷孕期間等,均不適合進行雷射手術。
對於雷射手術的最大迷思還有,不少人以為雷射後,視力問題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實情並非如此。
「不管輕度或高度,近視本身就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台大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楊長豪表示,很多人以為近視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要戴眼鏡或雷射矯正就好了,這個觀念非常錯誤。
用眼不當度數可能回升
他強調,近視1000度和100度者,這兩種人的眼球結構完全不同,雷射屈光手術只是切割角膜,但眼軸拉長、視網膜變薄的事實,不會因為雷射後而改變,高度近視導致青光眼、黃斑部病變機率增加。
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林友祺說,理論上18歲後視力趨於穩定,近視度數不會加深,依規定也是18歲以上才能進行雷射手術,但如果做完雷射手術後仍長時間用眼,度數還會加深。她在臨床上看到很多做完雷射手術的近視族,因為不當用眼,一兩年後,度數又回升而來求診。
眼科醫師提醒,近視雷射手術只是矯正近視不必戴眼鏡,度數有可能回升,尤其高度近視者容易引發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做完手術後仍需適當用眼及保護眼睛,例如外出要戴太陽眼鏡抗紫外線,切勿以為雷射後就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