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醫師推薦哪一種運動?
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認為,打乒乓球對眼睛有幫助,眼球在遠近之間跳躍,睫狀肌伸縮調整,可達到舒緩作用,也能改善老花。桌球國手莊智淵、陳建安每天練球幾小時,很少近視,應該也不會老花。
三總眼科辦公室有一台走步機,但病人多的呂大文,很少在辦公室運動,只能利用早晚時間走路半小時,假日騎騎腳踏車。
依照呂大文的理論,打籃球運球投籃、打高爾夫球,眼睛都是望遠望近,應該也是很好的護眼運動。
爬山則是書田診所副院長廖士傑身體力行、也推薦給病人的運動。週日清晨他會早起,和山友一起攀登郊山,例如花蓮月眉山、汐止新山,來回五、六小時,極目遠望,練腳力也練眼力。其他如打球、散步、打太極拳,只要能讓眼睛暫時遠離大小螢幕,都很適合紓解壓力。
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軸伸長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翁林仲說,根據國健署2015年的研究指出,戶外運動確實可以減少近視發生及降低近視度數的增加。
2014年國健署在台灣北、中、南、東四區進行「視力防治研究計畫」,即發現每週戶外活動至少11小時,可以減少55%發生近視機率,一年減少約12度。
翁林仲說,這項結果與澳洲、新加坡及美國「兒童每週花10到14小時戶外運動可能可以預防近視」的研究結果相似,戶外活動確定是預防近視、延緩度數加深的一個保護因素。原因是,陽光會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的量,進而抑制眼軸伸長;戶外遠距離視野也可減少眼睛肌肉緊張、延緩眼球增長。
國健署對學童提出的護眼行動,首先就是每天和假日都要有戶外活動時間,每天至少二至三小時以上;下課務必走出教室外活動或讓眼睛望遠休息。
「戶外活動絕對是護眼的根本!」從初中近視200度一直維持到現在的翁林仲說,30歲的兒子從小就喜歡打籃球、游泳,沒有近視;比較愛念書的女兒則是要考大學時才近視,但也維持300度近視到現在。
走出戶外,減少近距離用眼
曾是桌球校隊跟棒球校隊的翁林仲,從小就開始打球,即使大學念了醫學系,也不荒廢練球。現在當上阿公的他,偶爾還是會打桌球,但最常陪孫子玩投籃機或到公園玩滑板,從小培養他們喜歡戶外運動的喜好。
擁有好視力的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楊長豪,年輕時打網球,現在的運動則是從台大門診走到台大醫院研究室、或者走到動物實驗室,一天也會走上幾千步。他說,只要有戶外運動對護眼都很好。
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張朝凱,也擁有好視力,他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游泳,維持幾十年時間,再加上每個月打一次高爾夫球。他說,游泳是全身肌肉都在運動、放鬆,適合所有年齡層。大部分人近視是因為近距離用眼及用眼過度,打高球也可以讓眼睛遠眺。此外,他很推薦小朋友到戶外放風箏,好玩有趣,又可以看遠,是很好的親子戶外休閒。
開業眼科醫師陳祐瑲表示,運動可以減少近視,主要是花相對少的時間在近距離用眼,如果找不到球伴打桌球,也可以到公園散散步,多走出戶外,都能減少近距離用眼的時間。
保護眼睛,從減少近距離用眼做起,從小到老,大家一起多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