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擁有2.4張保單,保單覆蓋率看似不錯,但你不知道的是,平均每人的身故給付卻僅僅50多萬元,這個數字對於許多家庭,尤其是失去經濟支柱的家庭來說,隱隱透露風險危機。
保單該怎麼規劃?多少保險額度才夠?2017年開始,除了思索理財投資計畫外,也別忘了把多年保單拿出來重新盤點。
調整保單內容前,2017年有兩個保單新趨勢,你要先知道。
趨勢1〉 2017年保費 將是史上最高
台灣利率處於低檔,金管會日前更拍板要調降保險業的保險責任準備金利率,包含新台幣、美元及澳幣保單利率都將調降,意味著新一年度保費漲定了,2017年將迎來史上最高保費。
所謂責任準備金,是壽險公司收取保費後,為因應未來給付、解約等各項支出需求,必須事先提列的金額。當保險責任準備金利率愈低,保險公司為未來支出所需提列的金額相對愈高,在部分成本轉嫁下,消費者購買的新保單,保費也會提高。
南山人壽商品部副總陳維新指出,影響最大的將是「固定利率型」的保單。像是被包裝成儲蓄險的還本終身險、複利增額險、平準終身險或年金險等,依保單規劃內容不同,會有一至二成漲幅。
因應利率變動,2017年類儲蓄險會更加積極走向利變型保單的懷抱。反映責任準備金成本墊高的「預定利率」,雖然也會跟著調降,但是只要保險公司投資得當,影響最終投資報酬狀況的「宣告利率」,依舊可望維持原有水準。
雖然類儲蓄險、有投資效果的保單產品保費「回不去了」,但是也有部分保單有機會不動如山,像是終身意外險、住院醫療險、長期看護險等險種,因為跟利率關聯性稍低,可能由保險公司自行吸收成本,不讓驚驚漲的保費嚇到保戶。
至於,美國聯準會(Fed)重啟升息腳步,難道不會帶動台灣保險責任準備金利率止跌回升嗎?
「除非台灣經濟情勢明顯回溫,帶動央行升息,否則保費不至於一年內忽高忽低,」三商美邦人壽代理總經理張財源觀察,美國Fed升息,台灣也不見得會立即跟進,短期內很難反轉。
趨勢2〉 保單產品逐漸碎片化
隨著各種保險需求出現,保單產品也逐漸碎片化。像是2016年先有國泰人壽針對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的三高族,推出量身設計的「三高險」;或有別於過去以「現金」作為給付,各保險公司推出「實物給付保單」,像健康檢查、遠距照護、生前契約、老年安養等各式服務保險,都讓人有更多選擇。
「未來五年將會看到更多不同型態的保單,」元大人壽商品開發部經理周世宏分析,未來消費者不再只有統包型保單可以挑選,會有愈來愈多重點式保單因應需求誕生。
以癌症險為例,過去是統包多種癌症挑一次性給付,或消費性給付,前者罹病後可以一次拿到一大筆錢,立即做最好的治療;後者則著眼於往後五到十年醫療照護所需。
普通癌症險涵蓋面廣,但未來將可單獨保肝癌險、大腸癌險等單一保單,就能方便有家族病史、或特殊生活習慣的保戶做到「單點強化」。
五大變動 保單健檢好時機
保險買得多、保費繳得高,不代表保障充分。周世宏建議,每兩年或是人生有以下五大變動時刻,最適合重新檢視保險,是不是「買對」也「買夠」。
1.職業變動:換了不同工作,保單該如何調整?
新的一年開始,是許多人變動工作的時間,隨工作性質不同,當初買的保單,不一定符合當下需求。
第一個要問自己的就是「我的保單,保障範圍是對的嗎?」舉例來說,內勤轉外勤,如果沒有變更風險等級,一旦意外發生,保險公司有拒賠可能。或外勤轉內勤,例如職業軍人轉成一般行政職,透過檢視保單、調整內容,一張百萬元保額的意外險,一年就能省將近3000元保費。
2.身分變動:結婚前後,如何整理自己與另一半的保單?
結婚後,首重家庭責任,這時要問自己的是,「我的保單,保險金額足夠嗎?」
以壽險、意外險為例,如果目的是「不幸身故,家人有錢繼續生活」,就得用一年生活總支出來計算保險額度,五到十年生活所需是風險保障的基本起跳價。
至於婚後若準備孕育下一代,從孕期開始,婦嬰險可以提供孕婦生育風險保障、預防嬰兒若意外罹患先天疾病的住院需求,對晚婚、晚生的新婚夫妻最適用。
3.新生兒報到:並非家庭經濟支柱的新生兒,需要投保嗎?
新生兒保險著重保障當下,而非保障未來,規劃費用較低的定期意外傷害險、醫療險就足夠,不需投保「終身型」保單,誰知道20年後,醫療技術或環境制度會出現什麼變化,不如將終身險與定期險間的保費價差,拿來做更好運用。
4.未雨綢繆:檢視保單時,周世宏建議要常問自己,「對我來說,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風險因而人異,對社會新鮮人來說,可能是喪失長期工作能力,無法持續有收入;對家庭主要經濟來源者,可能是人生提早離席,無法繼續照顧子女;對有家族病史的人來說,可能是疾病發作,帶來沈重經濟負擔;至於準退休族,最怕的是收入中斷,要養老了,錢卻不夠用。
周世宏說,一般人很難一開始就做到360度全方位保障,風險抓漏,要從最在意的事情開始,隨能力逐年、逐步添加。
5.孤兒保單:保單一買就是10年、20年,最怕有問題時,經紀人早已離職。
陳維新指出,一般經紀人離職,手上保單會轉給上級主管或請其他業務員接手,有信譽的大型保險公司,不會輕易放棄每一份保單的服務。如果還是不放心,可主動出擊聯繫新的保險經紀人,或乾脆把保險公司的客服當作專屬業務員,有什麼問題直接問,同樣能即時獲得解答。
2017年保費攀上歷史高峰,別忘了重新盤點需求,把錢花在刀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