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點燃垃圾大戰 底渣是最後一根稻草

誰帶來垃圾黑暗期?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6-12-28

瀏覽數 178,150+

點燃垃圾大戰 底渣是最後一根稻草
 

本文出自 2017 / 1月號雜誌 愈慢,愈值錢

從2016年11月1日起,台東縣的家戶垃圾就出不了縣境,雲林和南投的垃圾也堆積如山,每天分別以112、190、110噸的速度不斷累積。

造成三縣市垃圾無法去化的罪魁禍首,竟然是焚化垃圾後的二次產物——底渣。

焚化底渣如何去化是難題

垃圾經焚化爐處理後,會產出原本垃圾量15%的底渣跟5%的飛灰。飛灰經固化處理後,由於體積小,目前各縣市仍有掩埋餘裕。但底渣就不同了,全台24座焚化廠每年產出約上百萬公噸的底渣。這些垃圾的二次產物該如何處理去化,早就是個大難題。

2002年,政府制定了看似「兩全其美」的底渣再利用政策,一方面解決底渣去化問題,一方面又可降低公共工程採購天然砂石的費用。

初期,再利用政策推行頗為順利。底渣由各縣市發包給再利用廠商,業者將底渣處理成資源化產品(再生粒料)後,再加工成磚、混凝土、級配料,按規定可做為道路、管溝的級配料或回填地材料。粗估八成五的再生粒料用在道路等公共工程。

這也讓底渣的再利用量,從2011年的73萬3000噸,提升至2015年的86萬7000噸,再利用率為89.3%。早期,再生粒料雖要與天然土方搶去化管道,但因天然砂石量稀少,有錢也不見得買得到,再生粒料才能順利運用於道路工程。

誰也沒想到,2009年莫拉克風災,不僅高雄小林村被掩埋,竟也帶給底渣致命一擊。

當時全國山區土石流嚴重,河川疏浚後,清出許多天然土方,一時導致砂石過剩,價錢從每立方公尺800元掉到400元,「有便宜的天然土方可用,當然優先使用,」一位施工單位人員坦言。

從此,天然土方排擠了再生粒料的使用機會。

加上近幾年,環保團體不時質疑並檢舉再生粒料混雜不明廢棄物亂倒農地,由於一般民眾分不清楚兩者間的區別,進而對底渣品質產生懷疑,讓去化管道更為緊縮。 約莫五年前,地方環保單位已嗅出危機,不少縣市的底渣再利用標案都多次流標,甚至還要拜託業者來投標。

例如2005年運轉的宜蘭利澤焚化廠,近幾年來底渣再利用都難以順利決標,「可見處理廠商有限,也暴露去化的困境,」宜蘭環保局代理局長康立和說,宜蘭每年底渣僅3萬多噸,2011年流標兩次後,才有業者承接。

到了2015年底時,不少縣市均收到「去化不易」的通知。例如再利用業者映誠公司標得高雄24多萬噸底渣處理業務時,條件是高雄須自行解決12萬噸底渣,並去化6萬噸再生粒料;而台中市底渣標案也流標多次,好不容易才發包出去。

很多焚化廠還另定契約,要求縣市必須運回代燒垃圾的底渣,例如苗栗焚化廠比高雄更早,於2016年3月起,規定各縣市都必須回收自家垃圾產生的5%飛灰、15%底渣。

就在各縣市為底渣去化傷神時,竟然又迎來重磅一擊。

2016年3月,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召集人黃煥彰向台南地檢署舉發,台南安清路廢棄魚塭被違法堆放7萬多噸廢土,當中查出有映誠向環保署申報的底渣再生粒料。

初期環保界以為僅涉及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影響不大。未料10月間,映誠負責人被收押,公司資金也被扣押,事件愈滾愈大,讓原本吃緊的垃圾調度更形惡化。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要求回收底渣淪箭靶 高雄也喊冤

映誠不過是一家底渣再利用業者,為何會引爆新一波垃圾危機?

目前全國有七家底渣再利用業者,映誠是龍頭廠商,2015年的處理量39萬5706公噸,占比45.83%,幾乎是第二名潤隆(13萬9388噸)三倍的量。

映誠出事後,委託其處理底渣的高雄、台南、屏東縣首當其衝。據屏東、台南環保局評估,若底渣去化無法解套,頂多再撐半年。

而底渣產量居全國之冠的高雄衝擊最大,加上又代燒許多縣市垃圾,高雄環保局被迫於2016年9月緊急通知各縣市,從11月1日起,採「以量易量」,不收取垃圾處理費,但希望外縣市每代燒1噸垃圾,要運回1.67噸的底渣或1.8噸的再生粒料。

「燒1噸的垃圾不過產生0.15噸的底渣,回收自家的還算合理,這種嚴苛條件很難接受,」一位地方環保局長無奈地說,1.8倍「以量易量」的條件,相當焚燒自家垃圾產出底渣的12倍。

條件曝光後,引來一陣罵。不僅台東議會拒絕回收,導致垃圾出不去;同樣無法答應條件的雲林,也不能再轉運垃圾到高雄。

成為眾矢之的高雄環保局,則是高分貝喊冤。

不算代燒垃圾所產生的底渣,光是高雄市本身每年就有20萬噸的量,目前僅剩十個月暫置的空間,如果新的掩埋場工程延宕,底渣也將無處可放,「將心比心,總要給我一點緩衝時間吧!」高雄市環保局長蔡孟裕表示,高雄最配合中央的區域調配,承擔最多代燒垃圾責任,現在已經沒有再利用公司幫忙去化了,如果外縣市的垃圾一直運進來,底渣就會愈來愈多,不得已才訂出「以量易量」的條件。

底渣爆滿恐被迫停爐 全台都受害

眼見垃圾找不到出口,民怨四起,目前台東、雲林已經傾向接受條件。「我也只能含淚接受,」雲林環保局長林長造說,目前正在請鄉鎮市盤點縣內工程與掩埋空間,希望能回收底渣,將垃圾轉運出去。

不僅各縣市環保單位四處找去化管道,底渣處理業界也是草木皆兵,據悉有廠商的倉庫早已堆滿底渣;也有老闆萌生退意,不想玩了。

這也讓正在辦理底渣再利用招標工程的金門、澎湖縣擔心不已,如果沒有業者投標,短期內無法運回底渣,高雄也不會再幫忙燒垃圾了。

蔡孟裕強調,底渣不會因為眼睛閉起來,就消失不見。「台東、雲林、南投的困難是垃圾問題,高雄的困難是底渣,總不能中北部的垃圾、事廢都跑到高雄燒,還要將底渣留在高雄。」

如今底渣已成為全國性議題。不僅映誠被調查,另一家再利用業者全精英也涉及台南另一個底渣檢舉案。

由於全精英是台北市、苗栗縣的底渣得標廠商,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蔡玲儀也非常擔憂,2016年底渣合約到期後,將來怎麼辦?

每個焚化廠的底渣貯坑,僅能擺放7天的存量,一旦貯坑爆滿,焚化廠將被迫停爐,屆時進入垃圾黑暗期的,又豈止是沒有焚化廠的縣市而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