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垃圾處理費連年飆漲 轉運一趟最貴4萬元

垃圾重災區:南投〉美景摻雜臭味 好山好水蒙塵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6-12-28

瀏覽數 10,350+

垃圾處理費連年飆漲 轉運一趟最貴4萬元
 

本文出自 2017 / 1月號雜誌 愈慢,愈值錢

2016年11月底,細雨綿綿的南投草屯鎮,翠綠群山環繞,白鷺鷥、燕子翩翩起舞,「好山好水」景致,吸引外人目光。當視線往下移動時,才發現雀鳥群聚處,竟是四公尺高的彩色垃圾山。

這正是草屯垃圾轉運站的現況。本應清空的場地,已堆成一座垃圾山。不只草屯鎮,南投縣內13座垃圾轉運站,因為垃圾根本運不出去,全化成大大小小的垃圾山。

清完又開始堆 一年365天無停歇

為何南投會吹起哀怨的「垃圾輓歌」? 就在2004年,南投焚化廠工程進入最後決標時,環保署推出「垃圾全分類零廢棄」政策,決定停建焚化廠,將南投垃圾規劃由當時將完工啟用的雲林焚化廠代為焚燒,並同意補助當地20年的垃圾轉運費。

偏偏2005年完工的雲林林內焚化廠,因地方人士反對,至今未啟用,讓南投成為垃圾重災區,不斷拜託外縣市處理垃圾,過著「仰人鼻息」的日子。前幾年,垃圾轉運還算平順;但到了2014年底,中部簽約的焚化廠紛紛滿載,無法履行合約,導致南投從2015年開始垃圾堆積成山,登上新聞版面,從此開啟南投垃圾大戰的序幕。

尤其到了每年3至5月、10至12月的歲修期間,垃圾就會大量堆積在縣內各處。「過去,每年只要陣痛兩次,現在是天天痛,且程度愈來愈嚴重,」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長張請男無奈地說。

2015年上半年,南投累積了8500噸的垃圾,直至8月底才清完;下半年又堆了3500噸,好不容易在12月27日轉運完畢。

到了2016年5月底,又堆到1.5萬噸,不斷拜託各縣市幫忙,連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也發文請地方協助,才在9月底清空所有垃圾。如今不到三個月,又已處處是垃圾山。

「這兩年南投的垃圾一清完就又開始堆,一年365天,天天都在堆,只是大堆小堆的差別而已,」環保局副局長林隆儒說。

南投垃圾堆積情形多嚴重?《遠見》採訪團隊走訪921大地震中受創嚴重的中寮鄉及草屯的垃圾轉運站,發現不管偏鄉或城鎮,都為垃圾所苦。

人口僅1萬5000人的中寮鄉,每天清潔隊收完垃圾後,須行經一段山路,才抵達人煙罕至的轉運站。難以想像的是,每日垃圾量僅6噸的中寮鄉,2016年上半年竟堆成一座小山,還擋住果農出入口,「當時垃圾溢出到唯一小徑,才緊急清出一小條讓果農行走,」一位清潔隊員回憶說。

各縣市要求運回底渣 花錢也無處可燒

2016年3月,中寮鄉的垃圾堆積量達到165噸最高紀錄,5月才開始一車車轉運,直到9月底清完。但10月時,焚化廠陸續進入歲修期,又開始堆了。中寮鄉以前每星期至少來兩台轉運車,但從10月開始打擺子,近兩個月才清了三次。

至於南投第二大城鎮、9萬8000人的草屯鎮,2016年5月還堆了6000噸的垃圾,占據轉運站2/3的空間,「好不容易清完,又出不去了,又堆置出1200噸的垃圾了,」2015年10月調任草屯鎮清潔隊長的林烱欽,指著五顏六色的垃圾山說,垃圾轉運車來的頻率變低了,兩三天才來一次。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三年前,當中部焚化廠無法處理南投垃圾時,還可以請高雄幫忙。自從高雄2015年調漲三倍價錢後,財政困窘的南投再也撐不下去,不再轉運高雄處理,豈知最後卻要將垃圾拖到更遠的縣市,最遠一趟的運費就要4萬多元,「現在就算肯花錢,都不見得有地方燒了,各縣市都要求必須回運底渣,」林隆儒說出南投的困境。

尤其是焚化廠歲修時期,儲坑早堆滿垃圾,歲修結束後,地方政府一定先處理自家垃圾,行有餘力才幫南投處理,只能到處請託人幫忙,目前縣內又累積上萬噸的垃圾。

環保局廢管科的人天天為新增110公噸的垃圾,忙得人仰馬翻,即便月前簽到日處理僅40噸的合約,都能讓他們流下欣慰眼淚。

多年來,「仰人鼻息」的日子早已是南投人揮之不去的噩夢。

擔任廢管科長的張請男,負責垃圾業務不到一年,他難以想像地說,「垃圾山怎麼長得又快又大,只要一天不能妥善處理,就會寢食難安。」

為徹底解決困境,前一陣子環保署提議南投再研擬焚化廠的興建計畫,但縣府持保留態度,鄉鎮也認為不太可行。草屯鎮清潔隊長林烱欽說明,垃圾轉運站只要風勢吹往住家方向,馬上會接到民眾抱怨電話,清潔隊就要立即前往消毒,更何況是焚化爐、掩埋場等民眾排斥的嫌惡設施,就算中央出錢興建,通過機率也很低。

除興建焚化廠、掩埋場,難道就沒有其他解決方案?2016年6月,縣府不得不鐵腕執行破袋稽查跟垃圾分類。因為各焚化廠規定只要抽檢出20件、不論大小的資源回收物,整台22公噸的垃圾就全部退還給南投縣。

一旦被退回,又是夢魘的開始,清潔隊要花大批人力做資源回收,事倍功半。以中寮鄉為例,有過被退垃圾的恐怖經歷,因此徹底落實資收,分類達到十幾項,用水泥牆隔開來的回收區,清楚標示著玻璃、金屬、紙張、塑膠等字眼。小小轉運站,經常有七、八位隊員、志工埋頭做分類。

南投各個鄉鎮的清潔隊無不繃緊神經,執行垃圾減量。草屯鎮的清潔隊員說,剛開始民眾很抗拒,時常發生爭吵,只能苦口婆心勸說,拜託分好類再丟垃圾車,逼不得已才開單罰錢。

中寮鄉透過垃圾分類,每人每日垃圾量降到0.35公斤;草屯鎮的資收率也達到五成以上。

用科技解決垃圾 盼能消滅「宿敵」

多方努力下,南投每日垃圾量仍有240公噸之譜,根本很難擺脫受制於人的命運,環保局也幾乎要豎起白旗。未料,日益飆漲的垃圾處理費,卻意外帶來「用科技解決垃圾」的契機。

2007年,南投9萬噸垃圾的處理費是9393萬元,占環保局總預算21%,2015年增至1億8256萬元,比重攀升至47%,2016年為解決燃眉之急,處理7.5萬噸的垃圾,也付出2億1400萬的代價。

目前平均每噸垃圾近3000元的處理成本,足以支付科技的費用了。月前南投縣長林明溱決定評估規劃「綠能永續中心」,朝「資源再生」「生質能」及「能源化」發展,藉助高科技進行垃圾分類及能源回收,達到循環經濟的目標。

只是這條路能不能成功、何時成功,還在未定之天,短期內,南投的垃圾仍將堆滿好山好水的美麗縣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